当暑气蒸腾、热浪席卷而至武夷山早已备好“清凉盛宴”山涧踩水的恣意、溪畔泡茶的悠然——当这些充满清凉感的vlog在社交平台“出圈”“到武夷山亲水纳凉”便悄然成为避暑新风尚“太美了,等不及了,我先跳!”近日,在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源生态旅游区,面对一汪清澈见底的潭水,来自福州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杨泽瑞先同伴一步,纵身跃入水中。片刻后,他从潭底破水而出,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夸赞道:“潭水清冽又舒爽,这绝对是我
剪摘、装箱、打包……7月18日一大早,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生态葡萄园内,当地种植户们已经忙碌了起来。游客在葡萄园采摘考亭村葡萄种植时间长,有“福建葡萄第一村”之美誉,该地产出的葡萄具有果粒均匀、色泽亮丽、果质硬、糖度高等特点,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当地持续培育壮大葡萄产业,眼下,村里正联合南平市葡萄协会筹建“闽北(考亭)葡萄科技文化展示馆”,展示闽北葡萄产业40年发展历程,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
盛夏,走进光泽县崇仁镇“得恩家”家庭农场,只见一排排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树林下,伴随着不绝于耳的嗡嗡声,成群的蜜蜂交织飞舞,在蜂箱里进进出出,格外热闹。“我们光泽的生态环境好,林下种植中草药多,这段时间,蜜蜂采的主要是山乌桕等药蜜。”农场主裘有靖笑着说,这些忙碌的蜜蜂正在酿造属于养蜂人的“甜蜜”生活。今年51岁的裘有靖是土生土长的崇仁村人,很早就到深圳打拼,经过努力当上了部门经理,收入可观。2013年,
沈仁标(左一)为江诗飞(左三)及其搭档颁发“苦笋王奖”。(资料图片)在夷山物产的车间内,工人将花桥苦笋产品装进礼盒。 本报记者 郑晓强 摄“我从小到大挖过无数次笋,还是第一次挖到单根13.2斤重的苦笋。”谈及不久前自己拿到的两个奖,64岁的江诗飞笑容满面。老江是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村民。今年5月,第一届花桥乡挖苦笋活动在源尾村举行,吸引各村村民及游客共八九百人参与。老江与搭档合伙挖出单根最重的笋,拿下“苦笋王
这是福建省连江黄岐半岛海域海投国家级海洋牧场一角(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渔业产业特点以及区域经济优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深远海养殖平台升级改造及智能化迭代,因地制宜发展紫菜、海带、大黄鱼、鲍鱼等高效优质水产品养殖。截至目前,连江海域已累计投放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总养殖水体近18万立方米,预计年产量近2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如今,连江县的“海上
闽北山区,何以磨砺出敢试错、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华桥人有“三股劲”金映生态茶园 福建日报通讯员 元喆翰 摄东南网7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青 郑璜 吴旭涛 见习记者 王玥明)光泽县华桥乡,曾因一位创业坎坷的农民——严金友而远近闻名。他屡战屡败的故事,还登上了《福建日报》头条。不服输的他又种起了茶叶。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访老严家,鼓励他安心把茶产业做好:“从此以后,你就不要屡战屡败了,我预祝
福安茶人在制作花果香红茶。李郁 摄6月6日,在第三届宁德市红茶大赛上,福安茶企包揽花果香红茶“茶王”和“特别金奖”;6月10日,首届“诚信杯”福建工夫红茶民间斗茶赛举行,来自全省各红茶产地的300多份茶样同台竞技,福安茶企摘得花果香红茶“状元”桂冠。花果香红茶是指利用金观音、金牡丹等高香的乌龙茶茶树品种,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乌龙茶的摇青工序,制成具有独特花果香的新型红茶。今年,福安花果
近日,在福建省大田县梅山镇沈口村盛源农场的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成片的紫灵芝在林间舒展伞盖,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清香。这片30亩的灵芝基地,正为这个森林覆盖率达84%却长期经济薄弱的山村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图为大田县梅山镇沈口村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的灵芝。大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这是我们首次试种紫灵芝,8月就能迎来丰收。”农场负责人陈高颁介绍。今年3月,通过流转村里941亩生态公益林中的部分林地,沈口村开启了“
近年来,浦城县聚焦“土”“特”“产”三个核心要素,深挖潜力、精准发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土”上深耕细作——深挖资源禀赋,深耕一方水土,深化成果转化,立足全省耕地面积最多、土壤肥沃的优势,将粮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黄毕洋酸菜、双同酸枣糕等乡愁产业,并聚焦“土”中生“新”,推广“稻-再-油”轮作等模式,选育“浦乡优1号”等优质新品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全县
↑点击蓝字关注“漳浦融媒”春耕的号角已经响彻田野,在漳浦县,海上春耕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鲍鱼养殖户、采购商们积极卖苗、下苗,辽阔的“蓝色田野”上,渔民们掀起海洋养殖的春忙热潮,呈现出一幅独特的海上牧场“春耕图”。近日,记者在深土镇的一家鲍鱼育苗场看到,数十名工人用特制的小铲刀,把指甲盖大小的鲍鱼 ...
退果还耕后,村民立即种上水稻。夏日炎炎,走进平和县大溪镇廖安村,连片的木薯和地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许多人或许没想到,这片耕田在一年前还是低效果园,退果还耕后,才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示范基地。“以前种蜜柚,现在改种地瓜,政府有补贴,长远看对土壤好,我们心里也踏实。”正在田里耕种的村民老陈笑着说。这是大溪镇推进种植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大溪镇以退果还耕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已完成退
一串串“台湾金童”“台湾玉女”小番茄挂满藤蔓;圆润饱满的“香芋”南瓜和清甜多汁的“美浓”甜瓜陆续上市……盛夏时节,明溪县盖洋镇画桥村的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零散、低效的土地。盖洋镇的蜕变,源于一场从“单打独斗”到“联建共赢”的产业变革。“约1500万年前,翠竹洋古火山喷发,在这里留下富含钾、锌、硒等矿物质的‘神仙土’。然而,过去由于资源分散、技术薄弱、市场对接不畅等原因,农户各自
石化产业是惠安县的传统支柱产业。2024年,以中化泉州分公司为基本盘的惠安石化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13.6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一半以上。面对工业领域石化产业“一产独大”的现状,惠安新一轮产业项目如何布局,如何寻找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惠安的回答是——依托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这一龙头,布局工业新项目,强化延链、补链,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隔墙工厂”铸就产业闭环走进位于惠
游客在浦南镇宏道村体验采摘荔枝的乐趣。游客在浦南镇宏道村体验采摘荔枝的乐趣。28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福建)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漳州拉开帷幕。九龙江畔,水色云影间,新红的荔枝引得四方宾客争相品尝,并促成了不少产销合作。漳州有着超千年的荔枝种植历史,辖内有17.4万亩荔枝园,荔枝产量占全省九成,年产值约14.5亿元。然而,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漳州荔枝产业也经历了起伏——曾经风光无限的“水果之王”,一度因品种单
6月26日,莆田首座深海智慧渔旅养殖平台“闽投秀屿一号”成功“落户”秀屿区南日岛东岱湾海域。据了解,“闽投秀屿一号”长100米,宽36米,高27.6米,可同时满足150人观光娱乐。养殖平台搭载太阳能发电系统及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体监测等现代化渔业设备,是集科研、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基地。
日前,海上未来能源科学中心——厦漳海岛绿氢科研示范工程正式签约。漳州市龙海区政府与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将打造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全方位综合利用解决方案和示范场景,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示范推广工作。该项目选址漳州市龙海区破灶屿岛,计划于今年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1台10兆瓦风电机组、1套2.5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配套建设储氢装置等工程,2026年建成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