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QhfZioyOYxStTSndEGT74w
2025年11月27日,福建企业100强榜单正式发布,厦门建发集团、国贸控股集团、象屿集团再度蝉联前三甲。这三家同样植根厦门、同以供应链为主业、同列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已然成为福建经济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这三家营收总和超万亿的国企,正从竞争走向竞合,共同打造引领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01 三强企业各展所长,共筑厦门国企矩阵

厦门建发集团成立于1980年,与厦门经济特区同龄。在董事长许晓曦的带领下,集团秉持“专业化经营,多元化布局”的战略思想,已从一家接待侨商的公司,发展成为资产总额超8800亿元的大型实业投资集团。
其核心推动的“LIFT供应链服务”模式,成功在钢铁、浆纸、汽车等五大领域建立起全球性网络。2025年,建发集团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98位,成为唯一进入世界百强的福建企业,彰显出卓越的全球运营能力。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同样始于1980年,前身为厦门经济特区国际贸易信托公司。在董事长郑永达的掌舵下,公司深化“供应链+”理念,从单一的国际贸易公司,发展成为布局五大核心赛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他特别注重产业链的深度挖掘,在冶金、能化、新能源等八大领域建立起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2025年,国贸控股第九次蝉联《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208位,展现出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厦门象屿集团成立于1995年,相比前两家更为“年轻”。在董事长张水利的卓越领导下,象屿集团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象屿速度”。
他提出的“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在大宗商品领域构建了覆盖全国、链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在其带领下,象屿仅用28年时间就跻身世界500强,2025年位列第241位。
这三家企业的掌舵人虽然管理风格各异,但都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他们带领企业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02 从竞争到竞合,三强联手锻造新优势
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三家供应链巨头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唯有站在一起,才能携手向前。2025年3月,一个标志性事件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国贸控股、建发和象屿共同出资,设立厦门供应链数智创新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AI+供应链”应用平台。

这一举措标志着三家企业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共进”的重要转变。厦门是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而建发、国贸、象屿更是占据全国四大供应链服务商中的三席。此次三强联手,将有效整合各自的数智化实践成果,依托三家企业的海量应用场景大数据,协同攻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共性难题。
三家企业还在跨境贸易、物流网络、金融支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例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中,三家企业共享海外仓资源、协同物流配送,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福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正是福建企业家“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精神与“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现代企业理念的完美结合。
03 区域协同发展,“福宁厦泉”四核驱动福建经济
厦门三家企业的发展,是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本次福建企业百强榜单来看,全省正形成 “福宁厦泉”多极联动的发展格局。
在这一格局中,福州依托省会优势,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宁德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厦门在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泉州则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进展。

数据显示,福建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24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福建民营经济也保持发展活力,2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比上年增加6家。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信息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福建企业还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24年,有34家福建百强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其中19家企业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
放眼未来,福建经济的“厦门现象”恰恰印证了一个趋势: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比拼,而是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较量。
攥指成拳方能合力致远,厦门三强的合作实践,不仅为福建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贡献着独具特色的“厦门方案”。
编辑:黄婷婷
审核:张建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由闽商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事件记录


电话:0591-87851720
传真:0591-87851720
邮箱:minswx@163.com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数字内容产业园
法律顾问:福建宏飞律师事务所 吴跃华 主任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