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进光泽县崇仁镇“得恩家”家庭农场,只见一排排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树林下,伴随着不绝于耳的嗡嗡声,成群的蜜蜂交织飞舞,在蜂箱里进进出出,格外热闹。
“我们光泽的生态环境好,林下种植中草药多,这段时间,蜜蜂采的主要是山乌桕等药蜜。”农场主裘有靖笑着说,这些忙碌的蜜蜂正在酿造属于养蜂人的“甜蜜”生活。
今年51岁的裘有靖是土生土长的崇仁村人,很早就到深圳打拼,经过努力当上了部门经理,收入可观。2013年,他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光泽。
“当时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我就选择回乡。”裘有靖坦言,刚回来时,他也有些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父亲很早就开始养蜂,靠养蜂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在认真考虑后,我决定从父亲手中接过蜂箱,成为‘蜂二代’。”
虽说是“蜂二代”,但裘有靖依然是一个“门外汉”,他的养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时常被蜂蜇,蜂群易患病、规模上不去、蜂蜜少等问题都困扰着他。
“养蜂的学问很深,涉及蜜蜂的选育、蜂王的培育、蜂病的预防和救治等技术。这些我都不懂,就边养边学。”裘有靖说,除了向父亲学习,他每天仔细观察蜂群,捧着专业书籍研读,赴各地拜师学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好学的裘有靖很快掌握了中蜂人工育王的核心技术,还拿到了现代中华蜂养殖大棚的实用新型专利。他的蜂场规模从最初的几十箱扩展到数百箱,2024年养蜂纯收入超45万元。
十余年的努力,让裘有靖从“门外汉”成为“养蜂能手”,2022年获评光泽县优秀乡土人才(养蜂),2024年还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先行县(光泽)养蜂生态养殖能手。
小蜜蜂也能酿出大产业。在裘有靖看来,养蜂从来不只是自家生计,更是打开乡亲们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为了让更多人搭上“甜蜜快车”,裘有靖主动敞开蜂场大门,将自己多年摸索的养蜂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村民:谁家蜂群出问题,他随叫随到;有人想入行却缺资金,他免费提供蜂种和蜂箱;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他每年牵头组织养蜂技术培训……
在他的带动下,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34位蜂农走上规模化养殖路,人年均增收5万元。“一个人富了不算富,看着乡亲们的蜂箱多起来、钱包鼓起来,比自己多赚几万块还开心。”裘有靖如是说。
对裘有靖来说,他从父辈身上继承的不仅是蜂箱,更有“做一件事的初心,办一件事的匠心,成一件事的信心”。
今年5月,裘有靖利用2亩多的撂荒地和同等面积的农田,探索“撂荒地复垦种西瓜+玉米/水稻”轮种与养蜂结合的新模式。
“五月初种的第一批西瓜,现在已经成熟,开始陆续采摘,预计亩产能达到6000斤。第二、三批西瓜将于8月成熟。”裘有靖说,种西瓜可以利用蜜蜂授粉,降低人工成本。“西瓜收获后,我们将继续套种玉米、水稻,实现‘一田多收’,加上蜂蜜的收益,每亩增收至少一万元。”
裘有靖颇为自豪地说,他今年有两件喜事,一件是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第二件喜事就是在7月1日那天,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从传承到创新,再到惠泽他人,裘有靖将“甜蜜”事业干得“蜂”生水起,他说,“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养蜂行业中来,酿造更加甜蜜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