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u7nd0BAVvSwaZE8yVWbO6w

当外贸寒流袭来,八闽大地正在上演一场“冰与火”的变奏曲。有的城市逆势上扬,有的城市承压前行,这幅冷暖交织的图景背后,是产业转型的深层博弈。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环境波谲云诡,福建省外贸在承压中前行。根据福州海关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9200.19亿元,同比下滑7.4%。
在这份外贸成绩单上,闪烁着不少亮点——厦门以4572.22亿元的体量稳坐头把交椅;宁德凭借超过20%的增速一马当先。这些数据勾勒出福建外贸格局深度调整的生动图景。
01 区域洗牌
福建外贸版图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重构。传统沿海强市与新兴内陆力量的此消彼长,构成了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反映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成效。
厦门作为全省外贸的“定海神针”,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4572.22亿元,这一规模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更难得的是,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厦门出口保持强劲韧性,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彰显出这座经济特区的创新活力与国际竞争力。

沿海城市的竞争格局也在微妙变化。泉州与福州的“老二”之争日趋白热化——两者差距微乎其微,展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这种良性竞争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更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源福建日报:中国锂电之都核心区航拍图
真正的惊喜来自山区。宁德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为福建外贸注入了新的动能。依托全球领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宁德成功实现“换道超车”,超过20%的亮眼增速让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打破了外贸只是沿海城市“专利”的传统认知,为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02 产业跃迁
在这场外贸格局的重塑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决定城市排位的核心变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共同构成了福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新三样”产品正成为福建外贸的新名片。其中,锂离子蓄电池表现尤为抢眼,2025年上半年出口达635.7亿元,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福建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努力,更展现了福建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的先发优势。从服装鞋帽等传统产品到高科技含量的“新三样”,福建制造正在实现质的飞跃。

图源闽东日报:宁德制造“新三样”出口印尼
民营企业在这场转型中也扮演着主力军角色。厦门市民营企业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有实绩的民企占全市外贸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中坚力量。

图源闽南日报:海关工作人员调研虎皮兰种植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也在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中寻求突破。漳州市的农产品出口就是典型案例,其中水产品出口通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精深加工,实现了价值链提升,展现出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传统产业不传统”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旧动能协同发力”的格局,正是福建外贸在逆势中寻找机遇的生动写照。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福建外贸正在从“量大”向“质优”转变,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升级。
03 突围之路
面对传统市场需求疲软,福建各地各显神通,通过市场多元化和发展新业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市场多元化成为破局关键。泉州企业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对共建国家进出口保持较高比重。其中对中东地区进出口增长显著,在新兴市场开辟了新天地。

繁忙的海沧港区 图源:厦门日报
厦门则利用金砖平台,持续深化与新兴经济体合作。数据显示,自2017年厦门会晤以来,截至2025年7月底,厦门对其他金砖国家累计进出口达6627.2亿元。俄罗斯、巴西、印度成为三大主力市场,合计占厦门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总值的77.1%。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外贸增长提供了新路径。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这种灵活应变正成为福建外贸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法宝。

图源福建日报: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宁德凭借锂电池产业异军突起,漳州依靠农产品出口稳扎稳打,厦门借助金砖平台拓展全球,不同的路径,同样的精彩。
纵观福建外贸这场静悄悄的变革,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经浮现:那些能在新兴产业赛道抢先布局、在新兴市场提前卡位的城市,正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未来,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福建各外贸城市仍需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编辑:黄婷婷
审核:张建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由闽商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事件记录


电话:0591-87851720
传真:0591-87851720
邮箱:minswx@163.com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数字内容产业园
法律顾问:福建宏飞律师事务所 吴跃华 主任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