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钢铁,不得不提的就是福建的“长乐帮”。虽只是福州市的一个区,人口不到80万,但在钢铁行业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乐人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商帮,被称为"长乐系"。据了解全国有超过500家长乐系钢铁厂,年产能在1.5亿至2亿吨之间,占全国粗钢产量的近三分之一。
林国镜的大东海集团就是“长乐钢铁帮”中的重要代表。
创业征程:从批发商到钢铁巨擘
林国镜的创业史堪称闽商“敢拼会赢”的典范。1964年出生于福州长乐的他,21岁便放弃机关工作投身商海,从家电批发起步。1992年承包福州闽江贸易商场,1997年创立建筑基础工程公司,2002年组建华航建设公司,逐步积累资本与经验。
2003年,当林国镜带着闽商特有的闯劲北上唐山时,长乐“钢铁帮”的传奇正在渤海湾畔续写新篇。他在河北滦县创立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正式进军钢铁行业。凭借对行业的敏锐洞察,2009年他在唐山扩建河北东海特钢集团,建成占地6000亩的现代化钢铁基地,铁钢材年产能达千万吨,跻身全球钢企50强。
2015年,林国镜回闽创办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完成从区域性钢厂到跨行业巨头的跃升。2018年他更以魄力重整濒临破产的福建鑫海冶金,解决500多项债务纠纷和3000多名职工安置问题,为家乡产业复兴注入强心剂。
如今,大东海集团已发展为集钢铁制造、房地产、建筑、物业管理、船运、 经贸等多种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企业。员工超2万人、总资产430亿元、年营收超千亿,连续三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成为福建民营经济的重要标杆。
林国镜个人也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企业家”等称号,并担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等职,推动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钢铁征程:绿色智造与全球布局
钢铁板块始终是大东海的核心引擎,通过“南北双基地”战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河北东海特钢扎根唐山工业腹地,拥有7座高炉和6座转炉,实现铁、钢、材各千万吨年产能。其“东钢”牌产品获国家“金杯奖”,成功注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品牌,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福建大东海实业落户长乐滨海工业区,以国家级“绿色工厂”为标准,配置行业领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污染物排放均达国家超低标准。
技术创新方面,集团设立省级研发中心,成功开发SPHC冷轧用钢、500MPa级高强抗震钢筋等高端产品,并投资230亿元推进精品汽车板材和冷轧技改项目,填补福建冷轧领域空白。其正在建设的年产500万吨精品冷轧项目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ESP无头轧制工艺,推动“以热代冷”技术革命。
地产突围:高光与挑战并存
2019年正式进军房地产领域的大东海,以本土企业优势重仓福州,凭借雄厚资金,通过独立拿地和与融信、保利等头部房企合作,快速获取23宗地块,总建筑面积达414万㎡,跃居福州房企第一阵营。
但随着楼市降温,部分板块成交量腰斩的现状,让这家跨界房企面临挑战。而近期其在工业用地领域持续加码——2023年底摘得长乐295亩工业地后,2025年3月再以1260万元竞得松下港36亩地块,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暗示其战略重心可能回调实体经济。
站在新起点,大东海打造的千亿级绿色精品钢铁产业链目标,通过冷轧高端产品突破与再生钢铁技术升级,强化实业根基。而对地产板块,则需在本土优势与市场寒冬中寻找平衡点。这场跨越钢铁与地产的冰火淬炼,折射出传统产业巨头在转型浪潮中的坚韧与探索。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由闽商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