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31省份半年报全部出炉,福建——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质量增长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量:2159 来源:闽商网纵横



近日,31省份上半年经济数据均已揭晓。东部省份整体经济总量仍然保持领先优势,广东、江苏、山东三省GDP总量仍然位居全国前三,分别达到68725.4亿元、66967.8亿元和50046亿元。

而在这场“期中考”中,福建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量第八的排名稳居东部前列,生产总值达27996.57亿元,以5.7%的增速跑赢全国(5.3%)平均水平,在复杂环境中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

工业新动能:从“制造”到“智造”的结构性突破

工业经济成为福建增长的核心引擎。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增8.7%,增速较一季度再提高0.3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之变:

高技术制造业16.8%的增速领跑,超出规上工业平均增速8.1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3.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4%;

装备制造业增长15.2%,电气机械、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增速分别达18.9%和19.2%;

民营工业贡献突出,增加值增长10.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8%,彰显市场内生动能。



在宁德时代全球灯塔工厂,AI调度系统将换模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20分钟,创下动力电池行业全球新纪录;青拓特钢全球首创的“三热一体”不锈钢工艺实现工业化应用,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20亿元这些案例印证了福建制造的创新裂变——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资激增20.6%,增幅高出全省投资15.8个百分点。

新能源与新兴产业:绿色科技双轮驱动

福建正通过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构筑发展新优势。上半年,全省组织实施256项工业战新重点项目,总投资2737亿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



截至2025年4月,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发电量占比53.6%,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83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在宁德霞浦县西洋岛,风光储微电网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全岛需求,还向陆地电网反向输电,成为“零碳”示范标杆。

新兴产业则通过七大战略性赛道构筑发展新优势

锂电新能源宁德时代带动8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全产业链闭环,本地配套率超80%;

低空经济厦门无人机巡检、福州闽侯发展规划等场景落地,30余项“数据要素+低空经济”技术构建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生态;

人工智能全省发布116个应用场景与近200款算法模型,从安溪茶园的AI农事管家到厦门“城市交通智脑”,AI每秒优化1026个路口的交通流量。



企业端创新活力迸发。全省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家,总量达4198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71家在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50多个项目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总投资超千亿元,良颐科技等企业依托集群优势加速技术转化。

绿色转型与全球竞合:含绿量成新标识

福建的绿色竞争力正从陆地延伸至海洋。全国首艘纯电动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在福安首航,其核心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外超千艘船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光伏产业同步发力,2025年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超2GW,海上光伏占850MW,通过“光伏+制氢”“光伏+农业”模式探索生态共赢。面对外贸总额下降7.4%的外部压力,福建以创新投入强度换取产业结构高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9%,集成电路圆片激增50%;256项工业战新重点项目总投资2737亿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数字经济峰会签约算力、量子科技等项目,厦门科学城攻克绿氢装备“高性能-高稳定-低成本”三角难题。




向新而行的福建样本

福建经济“5.7%”的增长背后,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动能转换。当民营企业在创新前沿贡献超七成工业增量,当“含绿量”成为工业新标识,福建的“稳中有进”实质是“进中育新”。工业战新投资超2700亿的布局、清洁能源占比过半的能源革命、专精特新企业近4200家的创新梯队,共同勾勒出一条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路径。这条路径不仅为东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鲜活样本,更昭示着:在创新与绿色的双轴驱动下,传统外贸大省同样能书写“智造强省”的新叙事。

 




来源:闽商网(综合整理发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



没有了

安踏回应收购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