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中国金王”黄金赌局:千吨金矿赴港融资,高成本与哥伦比亚僵局成“拦路虎”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量:7030

在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矿业巨头紫金矿业(601899.SH/02899.HK)近期动作频频,掀起了一场黄金领域的战略风暴。6月底,公司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RG金矿100%权益,同时其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两大举措,一个指向资源扩张,一个聚焦资本纾困,折射出矿业巨头在黄金牛市中的雄心与隐忧。

闽商网整合最新资讯,剖析紫金矿业的黄金战略布局、资本困境与行业趋势,揭示其在高风险高回报中的博弈。

图片

携8座金矿赴港上市

6月30日,紫金黄金国际披露赴港上市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紫金黄金国际是紫金矿业集团旗下专注海外黄金业务的子公司,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拟融资10-20亿美元。该公司整合了紫金矿业除中国以外所有黄金矿山资产,包括位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8座金矿。这些分布于南美、非洲等资源富集区的矿山,合计拥有856吨黄金储量,年产量达46.7吨,堪称全球黄金行业的重量级玩家。

据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18亿美元、22.62亿美元及2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2%;净利润分别为2.9亿美元、3.22亿美元及6.21亿美元。

图片


紫金矿业此次分拆黄金子公司赴港上市,整合优质黄金矿山资源,是其全球化布局的进一步深化。紫金黄金国际将依托紫金矿业在矿山并购和运营领域的领先经验,致力于实现境外黄金矿山资源的持续增储与高效开发,推动高质量全球化战略。若黄金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有望重塑紫金矿业黄金业务板块的估值。

光环下的资本困局

尽管头顶“全球前十”的光环,紫金黄金国际的招股书却揭示了黄金开采的巨大风险。2024年其开采成本高达1458美元/盎司,占当年平均金价(2288美元/盎司)的63.7%,毛利率仅为37.9%。

图片


更严峻的是,此次拟上市资产中的哥伦比亚武里蒂卡金矿运营面临严重安全挑战。去年11月,当地贩毒集团“海湾帮”支持非法矿工控制了约60%的矿道,导致该矿2024年损失约3.2吨黄金,价值约2亿美元,相当于其总产量的38%。

尽管紫金矿业已就此向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起总额4.3亿美元的仲裁,指控哥伦比亚政府未尽监管职责,但哥伦比亚政府的回应令紫金处于被动。这场发生在资源国的典型风险事件,凸显了海外开采的潜在致命弱点。

图片


拆分上市决策的背后,是紫金矿业日益紧绷的资金链。有“中国金王”和“矿业赌徒”之称的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近年来持续推动全球并购,甚至在2020年加价收购了当时深陷盗采风波的哥伦比亚武里蒂卡金矿。激进的扩张带来了亮眼的业绩:2019至2024年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超过40%,2024年盈利高达320亿元人民币。然而,光鲜的财报之下,其短期借款361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13亿元与46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对比,凸显了资金链的脆弱性。

资本市场的态度同样值得玩味。今年5月,紫金矿业两项融资议案在股东大会上遭遇重挫,H股股东对增发股份议案投出了高达71.31%的反对票。在传统融资渠道收窄的背景下,分拆黄金板块上市成为纾解资金压力的现实选择。

冒险还是避险?

拆分上市或许是紫金矿业破解估值困境的关键一搏。2025年以来,专注黄金开采的企业如赤峰黄金、灵宝黄金股价翻倍增长,而业务多元(涵盖铜、锌等)的紫金矿业涨幅不足50%。分拆黄金资产,意在释放被低估的板块价值。

当黄金价站上3300美元/盎司高位,任何显著回调都可能使高成本开采矿山陷入困境。这场豪赌,本质上押注于金价持续走强——若成功,中亚并购与分拆上市将形成“资源+资本”双轮驱动;若失败,高负债与海外运营风险恐将引发连锁反应。

图片


紫金矿业的黄金战略,是中国矿企全球化进程的缩影:一方面,通过中亚并购构建资源壁垒,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借分拆上市化解资本压力,提升估值弹性。然而,这场战略布局伴随着双重阴影——海外运营风险(如盗采、政治动荡)以及金价周期的不确定性。行业人士强调,头部矿企需在扩张与风控间取得平衡,技术升级(如优化开采工艺)将成为竞争关键。

未来,紫金矿业能否在动荡市场中守住其“金色底牌”,不仅取决于黄金市场走势,更考验其战略定力与风险管理智慧。在全球矿业格局重塑的进程中,这场关乎未来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其成败将成为中国矿业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观测指标之一。

来源:闽商网(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