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焦点人物

公示期!五位闽商拟获国家级表彰,他们是谁?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量:4903

八闽大地,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这里生长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活印记。

公开的消息显示,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开展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将100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拟表彰人选名单和8名后备人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25年7月7日起,至7月13日止。

图片

100名拟表彰人选名单中,郑洪、林孝发、华祥斌、马兴旭、王瑞祥——五位扎根于不同行业的福建籍优秀企业家在公示名单之列。在此,闽商网起底五位拟获国家级表彰闽商的完全档案。

图片




图片

闽商代表人选

图片
图片

金源纺织郑洪:

在传统行业中走出匠心织造新路

作为第三代“纺织人”的福建金源纺织董事长郑洪,父亲是金源纺织创始人郑宝佑,他的父亲是长乐渔村的贫苦人家,在80年代揣着全部积蓄闯入纺织业,带领福建金源纺织从几十人小厂发展为员工数千人的行业龙头,年产值超百亿元。父亲对纺织业的专注与热情,深深地影响着郑洪,大学毕业后从父亲手中接棒,开始了金源智能化转型之路。

在纺织的智能车间里,纱线精准穿梭如琴弦拨动。“纺织是民生基础,但绝不是夕阳产业,”董事长郑洪常深入车间,笃定信念如磐石。他敏锐把握产业变革浪潮,在看似寻常的纺纱织布中,开辟出一片“智造”新天地:主导打造全国首个“5G智慧纺纱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22%,能耗降低30%。其研发的可降解涤纶纱线、石墨烯抑菌纱线等绿色产品,毛利率提升30%,光伏项目年减碳5300吨。疫情期间,他组织车队跨省接回员工320人,解决102名劳动力就业,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近5000万元,践行“富而有责”的担当。金源纺织的实践充分说明,植根于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在高质量发展中焕发新生机、展现新作为,在郑洪手中,纺织这一古老的行业,被重新赋予了创新的灵魂。


图片

九牧集团林孝发:

让中国卫浴闪耀世界

从南安水暖的小作坊起步,九牧集团创始人林孝发心中“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雄心,早已从星火燎原成势。如今踏入九牧的智能马桶工厂,高精度装配线呈现出现代化制造交响曲的图景。林孝发以创新驱动转型——从智能马桶这一“拳头”产品切入,九牧融合5G、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产业革命;成立国家级创新中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中国智慧深度融入全球规则。

家国情怀同样是九牧的重要支柱:“百企帮百村”乡村振兴行动如火如荼,数十个项目在八闽和西部的乡间土地上落地生花。当人们轻按智能马桶上的按钮获得舒适体验、当国际标准中刻印上中国的技术贡献、当偏远乡村因卫浴改善而焕发活力,林孝发那句“实业报国是我们这代企业家的使命”便化作了可感可知的现实。在林孝发带领下的九牧,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有力注脚。


图片

巨颖高能华祥斌:

锻造新材料报国利器

来自闽西革命老区龙岩的华祥斌,是福建德尔科技和巨颖高能新材料创始人,专注于半导体高纯试剂、含氟电子气体、新能源材料及多系列含氟新材料。从龙岩水泥厂普通工人到175亿估值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他带领团队攻坚“卡脖子”技术的战场。其中G5级湿电子化学品量产瓶颈,产品纯度达12个9,填补国内空白,进入三星、台积电供应链。

“国家所需,企业所向”,他视高性能新材料的突破为己任。在国家尖端装备和重大工程急需领域,巨颖埋头钻研技术壁垒,多项高壁垒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办公室墙上“攻坚克难,科技报国”的题词,道尽创业初心与担当。


图片

漳州头条文化马兴旭:

架起数字丝路沟通桥

当实体店主通过漳州头条精准引流而销量猛增、当漳浦土楼的美丽风光通过海外平台收获百万播放量……马兴旭创办的漳州头条文化传媒,早已不只是信息平台。他以数字赋能实体经济,运营新媒体矩阵为中小企业精准引流,助力农产品销售超6000万元;策划“寻美漳州”活动挖掘土楼文化,用新媒体语言“讲好漳州故事”,获国家级“寻美中国”贡献奖。马兴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出海”,建立海外传播矩阵,让承载乡音的闽南文化在全球赢得观众。

在“味蕾上的非遗”、“古城寻踪”等创意栏目成功“出圈”后,他更坚定地认为:“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民营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应自觉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漳州头条立足区域,却展现了中国数字文化出海的新模式。


图片

味友饮食王瑞祥:

舌尖上的传承者

在厦门,味友饮食创始人王瑞祥是乡土风味的守护者与传播者,用一碗鸭肉面线缔造闽菜传奇。1989年,22岁的王瑞祥在远洋货轮灶台前抡动铁勺,一锅闽南咸粥配葱油饼让英国船长连添三碗。归乡后他创立厦门味友饮食,从百平小店发展为11家连锁企业,独创“鸭肉面线”入选《舌尖上的中国3》。他潜心梳理闽南传统烹饪技艺,“姜母鸭”、“同安封肉”等经典得以在当代餐桌上重焕光芒。

王瑞祥坚信:“做餐饮不仅是买卖,更是爱心和文化传承。” 多年来,味友系统孵化和带动数百人成功创业,门店如星火遍布闽南。他还设立企业爱心基金资助社区老人、贫困学生;疫情期间捐赠“爱心年夜饭”,将“孝道”融入品牌内核,让闽南古早味成为传递温情的纽带,在满含人情味的烟火美食中,共同富裕悄然生根开花。


图片


这五位建设者,在时代大潮中绘就建设者壮丽群像:或于织机轰鸣中织就智能经纬,或在卫浴革命中擦亮中国智造;或于实验室攻克材料壁垒,或在方寸屏幕间传播文化薪火,更在烟火灶台传承千年闽味。


他们以创新为楫、责任为帆,

在实业报国、科技自强、文化传承的

航道上,共同书写了与时代同进的新篇。



图片



来源:闽商网(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