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2025中国茶・咖啡・植物饮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福建南平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量:6657

7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茶・咖啡・植物饮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福建南平召开。本次大会以“全链提质 赋能水+”为主题,汇聚各界智慧力量,聚焦茶饮料、咖啡饮料及植物饮料行业,深入研讨管理新政落地、技术创新突破、市场拓展路径与绿色发展模式等核心议题,共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与实践方案。

图片

此次大会的举办地福建省南平市,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 “三茶” 统筹发展重要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与生动实践典范,更是茶饮料、植物饮料原料的核心产区。这里坐拥丰富优质的茶植物资源,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敦盛,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毅,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二百余人出席会议。

锚定高质量发展:擘画行业新蓝图

近几年,饮料产品发展持续呈现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趋势,以茶饮料、植物饮料、特殊用途饮料等为代表的营养性、功能性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其在饮料总产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张金泽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到,饮料行业正从“包装饮用水主导”向“多品类协同增长”转型。

图片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   张金泽


张理事长进一步指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一重要转折点上,深入探寻茶饮料及相关品类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他建议行业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推进:一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二是加大对茶咖啡植物饮料健康功效的研究力度,挖掘更多具有市场潜力的植物原料;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加深消费者对传统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产品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政策研究与标准解读:引领行业合规新实践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包汇慧研究员介绍了食药物质的管理历程与未来工作方向,重点提及行业关注的食养声称研究进展。她指出,食药物质在食品健康产业中作用关键,其食养声称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也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包研究员表示,食养声称计划分步推进:先选取部分代表性食药物质开展试点并跟踪评价,后续将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要求文件,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室副主任于航宇解读了新版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修订要点,并介绍了数字标签推广和进展情况。于航宇副主任重点介绍了食品名称、配料表、“0”宣称等核心要素规范内容以及数字标签功能、应用案例及其发挥的降本增效作用,为企业精准理解和应用标准、完善标签提供权威指导,助力行业合规经营,提升标签的信息传递精准度与消费者沟通效果。

市场洞察与企业实践:把握消费升级机遇

马上赢副总裁任运志分析了茶饮料与咖啡饮料线下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及产品趋势。他指出,茶饮料市场整体平稳,头部集中度提升,新锐品牌靠差异化抢占份额,消费偏好向无糖、茉莉花茶倾斜;咖啡饮料市场则呈现两极分化,传统巨头下滑与新兴势力高增并存。

益普索中国咨询新零售行业增长官邝慧瑜分享了茶饮料和植物饮料的市场趋势与消费者洞察。她提到,茶饮料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消费需求潜力仍在,除解渴外,情绪满足、口味优化成为成为购买驱动力;基于健康消费理念升级,具备健康天然属性的植物饮料市场逐年稳步增长,并将向功能化、精细化迭代。

欧睿国际中国区饮品行业商务负责人纪文凯指出,受现制饮品价格下沉冲击,即饮咖啡市场增长陷入停滞。他分析称,随着消费者需求迭代,即饮咖啡正呈现低咖啡因、风味创新、健康功能化、高性价比等趋势,企业可通过绑定多元消费场景、叠加健康属性、优化渠道布局,在消费升级中找到新增长锚点。

铂澜咖啡学院院长齐鸣表示,中国咖啡消费已从“西方小资生活方式” 转为日常刚需,当前咖啡饮料在工艺技术、商业模式、消费文化等维度显现新趋势。这为企业把握消费升级机遇提供了思路,有助于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场景拓展贴近需求,推动中国咖啡产业形成独特发展路径。

康师傅饮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经理陈京京剖析了茶饮料演变趋势,并以康师傅产品为例,介绍了企业在识别消费动机、重构场景、布局品牌/品类矩阵及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战略与实践。他认为,随着消费习惯转变,品牌需从“功能满足”向“情感与价值共鸣”升级,这将是未来挖掘增量的核心。

产品及包装设计师、潘虎设计实验室创始人潘虎分享了饮料产品在内的食品包装设计创新思路和理念,让饮料“悦心”又“悦目”。潘虎认为,国人已开始关注提升自己多元化诉求,既要内容物好,又要包装设计美。因此在市场竞争炽热化的情况下,企业更应在固有包装功能属性与包装设计美感方面找到平衡。

工艺突破与绿色制造:驱动产业提质增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围绕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深入分享了其技术基础、功效研究和产业转化等核心内容。在大健康时代,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已为国民核心需求,而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凭借独特优势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 它既能完整保留原料固有的营养价值,又具备优异的营养保健功能与独特风味。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谢明勇


谢明勇院士指出,当前该领域已实现高活性、低成本植物基发酵菌剂的规模化制备,发酵技术也已相当成熟。多项研究证实,这类发酵产品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新陈代谢、辅助控糖及降尿酸等方面功效显著,且其作用机制有着充分的物质基础支撑。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大量乳酸菌发酵产品成功完成产业转化,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落地。展望行业未来,谢明勇院士强调,唯有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才能为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行业注入持续发展动力,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增长。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杨俊,解析了不同茶叶的风味品质及其关键物质构成,阐释了茶风味物质在深加工环节的变化规律与核心控制点。围绕茶饮料风味的保留与提升这一核心议题,他重点介绍了滋味物质差异化绿色制备、香气萃取回填、酶处理及中空造粒等关键技术,为风味优化提供了清晰技术路径与实践方向。

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侹,结合茶及植物饮料品类迭代与消费需求变迁,分享了企业在药食同源物质高活性成分保留领域的关键技术。他指出,饮料行业正从“品类扩张”的粗放增长转向“价值深挖”的精细发展,精准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已成为行业进阶的核心动能。

西得乐大中华区销售经理李秀英介绍了瓶坯、瓶盖干法杀菌等技术及应用。这些技术能助力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多元诉求的同时,降低能耗、提升效率与产品多样性,实现品质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

颇尔(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甘长先针对茶、咖啡饮料行业存在的营养风味流失、杂质残留及二次沉淀等痛点,分享了膜过滤技术方案,结合除菌过滤工艺,能减少传统热杀菌对风味的破坏,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产品风味及品质提供支撑。

山东本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业静,针对饮料生产污水处理的问题,解析了SPND智慧罐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为企业解决污水处理难题、实现节能降耗与减碳提供了技术方案。

原料创新与应用优化:夯实产业品质基石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食品原料研究所所长戴卓舜,针对天然植物原料等农副产品质量参差、生产波动等问题,分享了大闽在咖啡和植物饮料原料标准化方面的技术与成果,及通过工艺创新、基地管理、全链路溯源等保障产品标准化与高品质的方案,为解决原料稳定性难题提供了路径。

杭州云茶兴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邵晓林介绍了新茶饮创新趋势、行业现状、消费变化及对上游茶原料的创新要求,重点围绕即饮茶饮料与新茶饮的区别,从价值需求、场景、产品生命周期等维度,探讨了新茶饮对即饮茶的启示。

IFF丹尼斯克中国饮料应用专家高鑫,针对奶茶和咖啡的沉淀、分层等稳定性问题,及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偏差,介绍了微晶纤维素、卡拉胶等胶体在改善口感与稳定性上的应用,为企业提升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方案。

南京京锦元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童贤涛,推出了吸氧剂、UV吸收剂及吸热剂三大功能性包装助剂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为饮料企业延长保质期、保护光敏成分及降低生产能耗提供了创新路径。

系列活动:多维互动共促产业升级

本次大会同期举办了中饮协茶和植物饮料分会副会长会议、咖啡饮料分会副会长会议、CBST2026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启动仪式、茶原料生产基地参观考察、新产品/新原料/新技术展示等系列活动。

在副会长会议上,代表们围绕行业发展焦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就产业政策落地、标准体系完善、行业发展趋势、文化建设与消费者教育等关键问题交换意见,为分会下一阶段工作规划凝聚共识。

新产品/新原料/新技术展示区,20余家参展企业呈现茶、植物、咖啡饮料产业链的前沿成果,涵盖创新原料、智能生产设备、绿色工艺等多个领域。参会代表与企业面对面互动,详细了解技术研发细节与实际应用场景,为自身产品升级、技术改造提供了前沿参考。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参观了香江云茶兴茶叶有限公司、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和海晟通仙茶业有限公司三家茶原料生产基地。代表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观摩了现代化的茶叶生产线,还参与了新茶饮的现场品鉴与制作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参会代表对饮料原料端的认知。


来源: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