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橡胶工人装运巨型轮胎。(资料图片)
一条轮胎也能获得荣誉证书?
6月,位于仙游县的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收到一张来自国家能源集团的荣誉证书,获奖对象是该公司生产的27.00R49HA-162轮胎。这是工程轮胎大类中,专为矿山开采研发生产的巨型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简称“全钢巨胎”)。证书里对这条轮胎评价很高: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北电胜利煤矿现场持续运行超6年,累计使用26530小时,相当于绕地球约5.3圈。根据行业有关数据记录,该轮胎创下全球同类型号轮胎最长寿命纪录。
这样的全钢巨胎,海安橡胶每年可以生产2万多条,其中超七成卖到海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四、全国第一。
5月底,海安橡胶IPO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顺利过会。该公司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钢巨胎扩产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研发中心建设等,让巨胎出海风帆更劲。
技术突破
“以销定产”卖轮胎
“我们的全钢巨胎产品采取‘以销定产’业务模式,在客户下单后,生产适合实际使用环境的定制化产品。”乘坐电瓶车,穿行于海安橡胶近500亩的厂区,海安橡胶副总裁、总工程师黄振华如数家珍介绍。
到了周转库,电瓶车放慢了速度,只见一条条全钢巨胎或立或卧。“你们看,每一条巨胎的花纹都不一样。花纹是决定轮胎寿命的要素之一,我们根据不同矿山场景设计不同花纹。这里的每一条巨胎都‘名花有主’。”黄振华说。
高度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必须要有厚实的创新“家底”做支撑。
2005年,在外创业多年的朱晖回到家乡仙游县枫亭镇创立了海安橡胶。此前,全钢巨胎的生产技术长期被掌握在国外轮胎巨头手中,朱晖立志要做出属于中国人的全钢巨胎。
经过3年攻坚克难,2008年6月30日,海安橡胶成功下线37.00R57全钢巨胎。在多个矿山环境实地运用后,这款产品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定为“成套技术属国内首创、国内领先,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中国第一胎”称号。
为何这么快就能突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实际上,海安橡胶早已有20年的技术积累。
1985年,朱晖从修补轮胎起步,后来创办了几家全钢巨胎翻新厂,不断探索全钢巨胎的轮胎配方,耐磨耐刺、散热等性能。“补胎,要摸索轮胎配方。翻新,要掌握胎面花纹结构和相似生产工艺。久而久之,我们就沉淀形成了工艺、配方、结构的技术,这三者是生产全钢巨胎的核心技术。”黄振华解释说。
“中国第一胎”的成功,让海安橡胶研发的劲头更足了。2015年,海安橡胶生产出全球最大尺寸全钢巨胎——59/80R63全钢巨胎,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生产该规格轮胎能力的国家。
2024年9月,海安橡胶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目前量产10多个系列35个规格全钢巨胎,打破了国际巨头对全钢巨胎的垄断,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
试验改进
告别“卡脖子”的痛
在海安橡胶的厂房里,有一面独特的产品展示墙,矗立着10条全钢巨胎产品,其中最大的直径达到4.02米。“每个系列研发出来的第一条轮胎,我们舍不得卖,全部保留下来。”海安集团行政总监蔡春辉动情地说。
不舍得,是因为海安橡胶对全钢巨胎的重要性有着深切感受。
矿用轮胎尤其是巨胎的运营维护技术门槛高,因此催生了专业公司为矿山开采提供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海安橡胶在国内最早涉足该业务,规模做到全国最大。
正因为与全钢巨胎“捆绑”得紧密,所以最能理解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痛。“当年,我们还只有补胎和翻新业务时,每当矿山需要新轮胎,经常加价几倍都买不到!”黄振华回忆说。
海安橡胶生产出全钢巨胎后,并没有立即走俏市场。因为矿业公司对运行安全及运输效率要求严苛,新产品难以在大型露天矿山获长期试验机会。抓住矿用轮胎专业服务商的身份,海安橡胶在部分矿山反复试验、改进,终于获得越来越多矿业客户的认可。
之后,海安橡胶的全钢巨胎开始小批量生产,逐渐在内蒙古的煤矿、西藏的铜矿等不同的矿山环境中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如今,海安橡胶可以为露天矿90到400吨级超大型自卸矿车提供全系列适配轮胎,让矿山告别了“有钱却买不到轮胎”的苦恼。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行业研究报告》,海安橡胶全钢巨胎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占比约为6.5%,仅次于国际三大品牌,在国内企业中产量排名第一。
出海秘诀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6月24日,海安橡胶的198条全钢巨胎搭乘货轮由莆头港口出发,直接运往国外港口,出海“成绩单”又加了分。
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等属于矿业资源富集地区,矿山企业众多。因此,海安橡胶早早就将目光从国内市场延伸到海外。
2011年,当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同样被国际轮胎巨头“卡脖子”时,海安橡胶迅速出击,积极争取机会。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黄振华介绍,“为了精准服务矿山,我们派出工程师团队,先到国外矿山勘察海拔、路况等各类技术参数,掌握矿山的矿种、气候、运距等轮胎使用环境,然后根据参数信息定制轮胎,让轮胎符合矿山的个性化需求。”
海安橡胶一批批远赴海外的工程师团队,帮助国际矿山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轮胎供应链,也赢得了海外客户。2024年,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达74.23%。
随着全球采矿业发展,全钢巨胎市场需求旺盛。“为了满足潜在的客户需求,提升大额订单的接纳能力,我们计划IPO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线建设扩产和技改项目。”海安橡胶董事会秘书林进柳介绍。
产能跟上去,稳步开拓海外市场。“我们在上海打造了全球运营中心,在海外成立了十几个分支机构,持续以中国智造赋能全球资源开发,为世界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动力’。”在海安橡胶采访结束时,记者听到了信心满满的出海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