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0EbRmGBetH9Sk2S7tipMxg

从锂电池正极材料到半导体前驱体,从碳纳米管到氢能材料。一条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快速转化通道,正在厦门打通。
近期,一则公告引发业界瞩目:厦钨新能将斥资17.6亿元,同时布局高性能电池材料与氢能材料两大领域。这一重磅投资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也成为观察厦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厦门,许多像厦钨新能这样的新材料企业正在加速崛起。数据显示,厦门新材料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66家,其中重点企业46家,今年1-8月实现产值66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01 产业链布局:闽商的“新材料”密码
厦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初,这里只有少数几家材料企业孤独地探索。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厦钨新能作为锂电材料的领军企业,其发展轨迹颇具代表性。从2004年厦门钨业的电池材料事业部,到2021年在科创板独立上市,再到如今全球钴酸锂市场占有率近50%,这家企业见证了厦门新材料产业的成长。

图源:人民网
“在厦门,我们能够快速获取产业信息,与下游客户保持密切互动。”厦钨新能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让企业能够更快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调整研发方向。
与此同时,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正在这里崛起。恒坤新材的光刻胶和前驱体材料在12英寸晶圆制造领域实现突破,华碳科技的单壁碳纳米管性能媲美国际巨头,中欣新碳在高端碳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厦门新材料产业的多元格局。
02 创新动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厦门,一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速通道正在形成。
厦门市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 “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一方面,厦门依托厦大、火炬高新区等研发优势,以厦钨新能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产业细分领域的研发高地。

厦大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电池材料。“我们的基础研究成果,能够很快在本地企业进行中试和产业化。”一位教授介绍道。这种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大大缩短了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
另一方面,以海辰储能、厦门时代为链主,构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实现 “材料—电芯—回收”全链条布局。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材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03 长期主义:新材料产业需要“耐心资本”
在新材料行业,技术突破往往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等待。以行业龙头为例,厦钨新能的发展历程,正是对这种“长期主义”的最佳诠释。

图源:人民网
厦钨新能近期宣布投入17.6亿元布局新一代电池材料和氢能材料。该公司此次的双轨布局清晰指向两个方向:高性能电池材料与氢能材料。
在电池材料领域,公司将投资15.2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高性能电池材料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厦门沧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周期从2025年11月到2029年12月,历时50个月。
在氢能领域,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厦钨氢能投资2.37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氢能材料及7000吨功能材料项目。这一项目建设周期26个月,计划于2028年1月投产。

图源:人民网
对于这一布局,厦钨新能解释道:“近年来,电池行业技术发展较快,考虑到车用材料产品认证周期长,公司有必要提前布局并对产品升级创新。” 这种长周期视角,体现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力。
更深入地看,此次布局反映了厦钨新能对能源行业技术路线的战略判断:未来能源结构将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技术路线通吃。锂电池将在电动汽车领域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而氢能则在储能、交通等特定场景具有独特优势。

图源:人民网
这种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也反映在供应链布局中。公司与格林美达成的三年45万吨的原料供应协议,确保了未来发展的稳定性。这种长周期合作,既是对市场波动的对冲,也是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投票。
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厦门的新材料企业也获得了“耐心资本”的支持。从国有投资平台到市场化基金,都在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一位投资人说:“我们愿意陪伴企业成长,因为新材料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
从东海之滨到世界舞台,厦门新材料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这里的企业家们用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在全球新材料领域刻下了“厦门印记”。
编辑:黄婷婷
审核:张建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由闽商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事件记录


电话:0591-87851720
传真:0591-87851720
邮箱:minswx@163.com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数字内容产业园
法律顾问:福建宏飞律师事务所 吴跃华 主任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