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焦点人物

16岁辍学补胎,他“磨”出全球第四!闽商朱晖携海安橡胶IPO,年赚近7亿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量:4102 来源:闽商网纵横

8月18日,深交所主板IPO审核系统的一则状态更新,为福建制造业投下一颗重要信号弹——来自莆田仙游的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海安橡胶”)审核状态正式变更为“提交注册”。此前,5 月 30 日召开,海安橡胶成功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 2025 年第 9 次审议会议的审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图片

这意味着,这家从莆田小县城县走出的轮胎企业,将以全球第四大全钢巨胎制造商的身份,登陆A股资本市场。

补胎工的逆袭:核心技术铸就壁垒

海安橡胶的崛起,是一部浸润着汗水与智慧的闽商奋斗史。


图片


创始人朱晖196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仙游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16岁就辍学去工地打工,干苦力活拉石头搬砖。20世纪80年代初,他发现同村朱氏兄弟在工地补轮胎获利颇丰,遂于1984年春节带着堂兄赴广西百色岩滩水电站,以补胎手艺创业,掘得人生“第一桶金”1996年,朱晖与兄弟朱世明、朱旭在辽宁本溪创办轮胎翻新厂,业务扩展至山西、江西、贵州等大型矿区。

2005年,朱晖返乡创立海安橡胶,瞄准长期被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巨头垄断的巨型工程子午胎(全钢巨胎)领域。

当时,国内巨型工程轮胎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交货迟缓,让矿山企业苦不堪言。瞄准这一空白,海安橡胶倾力攻关全钢巨胎技术壁垒。

2008年6月30日,第一条国产37.00R57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功下线,被誉为“中国第一胎”,一举填补国内空白;2020年,企业与北京橡胶工业设计院联合研发的63英寸全球最大工程胎横空出世,彻底打破国际垄断,并斩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二十年磨一剑。从仙游县枫亭工业园出发,海安橡胶已跃升为全球第四大全钢巨胎制造商,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全钢巨胎总产量21.5万条,海安以1.4万条产量、6.5%市占率跻身全球四强;在国内市场,其份额更超50%,稳居龙头。其生产的“巨无霸”轮胎直径超4米、重达近6吨,能承受矿山极端路况的严苛磨损,成为紫金矿业、乌拉尔矿业等全球矿业巨头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公司营收达22.99亿元,净利润6.79亿元

图片

专注赛道的胜利:利润率领跑全行业          

与多数中国上市轮胎企业布局全赛道不同,海安橡胶选择了一条“窄而深”的道路,专注于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简称全钢巨胎)这一利基市场。这一聚焦战略,结出了令人瞩目的财务硕果:

·2022-2024年,其产品毛利率分别高达38.04%、46.63%和48.17%,远高于行业普遍的15%-21%水平,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同期净利润率达到21%、28%和28%。2025年上半年,在营收10.8亿元(同比微增0.83%)背景下,净利润达3.17亿元,同比大增7.40%,净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至29%。在全行业盈利承压之际,海安的盈利能力堪称“风景这边独好”。

图片海安橡胶的客户名单堪称豪华,涵盖紫金矿业、乌拉尔矿业冶金公司、鞍钢集团等国内外矿业巨头及主机厂、承包商。这为其带来了稳定的订单需求。尽管2024年全球非公路轮胎市场进入“冷静期”,其净利润率和海外销售占比出现小幅回调,但得益于金价上涨带动的矿业景气,其矿用轮胎销售额仍逆势增长19%,达到5.83亿元(较2022年),展现了穿越周期的韧性。

资本助力:上市剑指全球前三          
随着订单激增,安海产能扩张迫在眉睫。此次IPO,海安橡胶拟募资29.52亿元,其中近20亿元将投入“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扩产项目”,另投入技改升级、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扩产雄心背后,是对行业前景的坚定看好。据沙利文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约21.5万条,预计2027年将增至35.8万条。同年,海安以1.4万条产量(占全球6.5%,中国超50%)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一。扩产项目的落地,无疑将增强其抓住市场增量、冲击全球前三的底气。

图片

海安橡胶的发展之路,是“细分赛道做精做透”的范本。这条从县级工业园闯向全球竞争舞台的“小而精”道路,具有示范效用。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由闽商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