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全省开发区排名揭晓!三大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19 阅读量:4872

日,福建省商务厅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从发展规模、开放合作、土地集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党风廉政、管理服务等七方面44项指标对全省开发区年度建设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图片

其中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晋江经济开发区凭借其卓越的发展成效位列前。这些开发区通过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已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领军者

作为综合排名第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宁德市,规划总面积达66平方公里。开发区始建于1997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这里已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支柱,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发区最具特色的是其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之一,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开发区内聚集了超过200家产业链企业,从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到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应用,形成了闭环产业链生态系统。

图片

头部企业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作为开发区的龙头企业,是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绝对霸主。公司成立于2011年,仅用十年时间就成长为市值超万亿的行业巨头。截至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7%,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公司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5万人,2023年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拥有专利技术超过8000项,在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麒麟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围绕宁德时代,开发区聚集了超过50家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极强的产业集群效应。厦钨新能源作为正极材料核心供应商,年产能达到20万吨;思客琦智能装备提供先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嘉元科技年产4.9万吨高端锂电铜箔;科达利专业生产电池精密结构件。这些企业共同构建了全球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锂电产业链生态。

2.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地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重称号的开发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包括创业园、软件园、信息光电园等多个专业园区。

开发区产业特色鲜明,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平板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软件与信息服务几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产业快速崛起的发展格局。2023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片

头部企业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开发区内光电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公司在LTPS-LCD(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公司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80亿元,是全球最先进的显示面板生产线之一,为华为、OPPO、vivo等主流手机品牌提供高端显示屏。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IT巨头在华重要生产基地,自1998年落户厦门以来,已发展成为戴尔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园区年产计算机设备超千万台,产品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戴尔厦门园区产值突破800亿元,带动了超过200家本地供应商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计算机产业链生态。

ABB集团于1992年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首家在华合资企业——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自此开启了其在华发展的重要篇章。随着业务扩展,ABB在厦门相继成立了7家企业和2家研发中心,并于2018年整合成立了ABB厦门工业中心。该中心是ABB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制造基地之一,专注于电气产品和电网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制造,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并深度参与了北京奥运场馆、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开发区还培育了厦门时代新能源(宁德时代子公司)、海辰储能等新能源公司,美图公司、亿联网络、美亚柏科等一批本土创新型上市公司,以及瀚天天成、松元电子等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

3. 晋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传统与新兴融合发展的典范

晋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8年,200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开发区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区域,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开发区形成了"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开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鞋服纺织业规模庞大,年产运动鞋超过10亿双,服装超20亿件,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是全球重要的运动鞋服生产基地。同时,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图片

头部企业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龙头企业,创立于1991年,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市值超2000亿港元。安踏通过"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成功运营安踏、FILA、DESCENTE、KOLON SPORT等多个知名品牌,2023年营收突破700亿元,位居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前三甲。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拥有专利超2000项,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恒安国际集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中国最大的生活用纸和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公司拥有心相印、七度空间、安尔乐等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营收超400亿元,纸巾和卫生巾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连续15年和20年保持全国第一。

开发区还培育了百宏实业、华宇织造、晋工机械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高端研发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福建省五大开发区各具特色,通过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开发区的成功实践表明,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这些开发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新高地。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由闽商网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