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拒收波音飞机的厦航:穿越迷雾的韧性生长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量:449 来源:闽商网原创
图片

当全球陷入关税博弈之际,中国民航市场正上演着一场静默的变革。厦门航空,这家以精细化管理著称的国有航司,因拒收波音飞机成为行业焦点。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已暂停接收今年计划交付的50架波音飞机,其中两架喷涂完成的客机——原属厦航订单——被退回西雅图工厂。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厦航未交付的7架波音订单与150台发动机采购计划,正因中美贸易摩擦陷入停滞,已支付的购机款在关税重压下缩水过半,若强行接收,成本将暴增至足以吞噬航司全年利润的22%。

在民航业深度调整的2025年,厦门航空以春运期间运送旅客超558万人次、航班正常率达93.42%的显著成绩,展现出稳健的经营态势。然而,近期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的事件,尤其是厦门航空受影响的具体订单情况,为这家航司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厦航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通过债权转移收回预付款、加速引进空客A320neo与国产C919替代机型,这家连续37年盈利的航司,正以机队多元化布局化解危机。其背后,是更深层的产业逻辑重构——当国产C919以12%的成本优势与60%的国产化率崛起,当国际航线网络向“一带一路”延伸,厦航的抉择已超越单纯商业考量,成为观察中国民航产业突围的窗口。

财务表现:连续37年盈利

厦门航空的财务表现一直堪称行业标杆。2023年,在全民航整体亏损的背景下,厦航仍实现净利润4.79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4.3%的低位。2024年前三季度,尽管净利润同比下降18.47%至11.61亿元,但其营收仍同比增长9.6%至283.59亿元,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种韧性主要得益于其精准的成本管控和高效的运营效率。

长期以来,厦航通过单一机型战略(以波音737系列为主)降低了维护和培训成本,将人机比控制在100:1,较行业平均水平节约20%的人力成本。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玑智慧燃油管理系统,通过优化飞行路线和燃油效率,实现年节油3.64万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1.5万吨。

然而,近期拒收波音飞机的事件,为厦门航空的成本管控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制造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导致波音飞机的成本大幅上升。厦门航空原计划接收的波音737 MAX客机,在飞抵中国舟山后被退回,这直接导致了公司运力扩张计划的受阻。同时,已支付的30%-50%预付款也面临资金占用或合同纠纷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厦门航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债权转移等方式收回预付款,并加速机队多元化的步伐,以降低对波音的依赖。

厦航的资产运营效率同样领先。截至2024年6月底,其总资产达572.58亿元,净资产202.24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21.3%和35.7%。这种稳健的资产结构,使其在行业低谷期仍能保持战略定力。2024年,厦航引进14架新飞机,机队规模扩张至216架,为后续市场复苏储备运力。然而,拒收波音飞机的事件可能对其未来的运力扩张计划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厦门航空正积极考虑采购空客A320neo或国产C919等替代机型,以保持机队的持续更新和扩张。

战略布局:重构国际航线网络


图片


在市场拓展方面,厦航展现出敏锐的机遇捕捉能力。2025年春运期间,通过大数据模型精准分析客流趋势,新增厦门-新加坡/吉隆坡、杭州-新加坡夜航航班,加密厦门-东京/金边等航线,热点航线客座率超8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北京大兴机场的战略深耕:转场五年累计运输旅客1082万人次,航班正常率稳居驻场航司前列,通过“京闽兴快线”“行李无忧”等服务创新,构建起覆盖政务、商务、旅游的多层次客群体系。

国际航线网络的重构成为新增长极。2024年复航福州-纽约、泉州-曼谷等航线,新开厦门直飞马尔代夫、北京大兴-老挝万象等20条国际航线,形成辐射6大洲53国的航线网络。这种布局不仅带动厦门高崎机场跨境电商货值同比增长151%,更通过“一机到底”通程航班服务,实现中转旅客占比超40%,枢纽价值加速释放。然而,拒收波音飞机的事件可能对其国际航线网络的扩张计划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保持枢纽网络的竞争力,厦门航空正加速推进机队多元化的战略,通过引进空客A320neo或国产C919等机型,来弥补波音飞机交付延迟或取消所带来的运力缺口。

创新驱动:自研天枢飞行计划系统

在科技赋能层面,厦航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径。自主研发的天枢飞行计划系统打破欧美垄断,实现航班运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飞机健康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200余项参数,将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8%。这些创新直接转化为运营效率的提升:2024年飞机日利用率达11.2小时,较行业平均高出1.5小时,相当于每年多投放15架飞机运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显战略远见。作为全球首家与联合国签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合作的航司,厦航将ESG理念融入运营全链条:推出行业首批“碳中和”机票,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实施“轻装出行”计划,通过积分奖励引导旅客减少行李重量;在福州-纽约航线上采用减载飞行策略,虽牺牲部分利润却提升了旅客体验。这种“商业向善”的实践,为其赢得了2023年世界航空旅客体验协会“世界级航空公司”大奖。

起底市场:波音飞机的中国未来


图片


面对拒收波音飞机的事件,厦门航空正积极寻求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波音飞机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使得波音飞机的进口成本大幅上升,这无疑增加了中国航司采购波音飞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国产C919客机的商业化运营和技术突破,为中国航司提供了新的选择。C919的国产化率已超60%,运营成本比同类型波音飞机低12%,且订单量达1500架,产能逐步释放。这使得中国航司在考虑机队更新时,有了更多的替代方案。

对于波音而言,若想在中国市场重拾份额,需在价格、交付周期及售后服务上作出更具竞争力的调整。同时,波音还需应对国产飞机崛起的挑战,以及中美关系波动带来的政策风险。

关键时刻:变局中的三大应对

尽管优势显著,厦航仍面临多重挑战:国际油价波动使得航油成本占比仍超38%;与国航、东航相比,其国际航线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在低成本航空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差异化服务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厦航已启动三大应对举措:一是建立油价对冲机制,通过期货合约锁定30%的航油成本;二是深化与河北航、江西航的协同,构建“干支通”立体网络;三是升级“厦航天际”服务品牌,推出包含妈祖文化元素的服务产品矩阵,强化文化赋能。

而近期拒收波音飞机的事件,则为厦门航空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波音飞机交付的不确定性,厦门航空正加速推进机队多元化的战略,积极考虑采购空客A320neo或国产C919等替代机型。同时,公司也在加强与国内外供应商的合作,以确保机队的持续更新和扩张。此外,厦门航空还看到了国产飞机崛起的机遇,正积极寻求与国产飞机制造商的合作,以推动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降低运营成本。

变化的到来,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厦航拒收波音,转向订购空客和国产大飞机,算是对国产大飞机的支持。这一举动不仅有助于降低对波音的依赖,还有助于推动国产飞机的发展。

从厦航的谋划可以看到“关键跃升:到2025年,机队规模预计突破230架,年旅客运输量有望超5000万人次,数字化服务占比将达到70%。厦航的经验表明,在周期波动中,唯有将战略定力、运营效率与创新动能深度融合,方能实现基业长青。  (闽商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