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商会圈商社连线

Ⓜ会务动态|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陈玫辛应邀出席第三届“善业长青,家可持续”善传承圆桌共创会

发布时间:2025-11-26 阅读量:2242 来源: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1月23日下午,第三届“善业长青,家可持续”善传承圆桌共创会在以创新为翼、以温情为根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开启共创。本次圆桌共创会由东莞市浙爱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浙爱基金会”)主办,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支持,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企业北京善在量子科技集团等多家企业支持。共创会吸引超过300名向善企业家、高校专家、公益践行者与青年领袖齐聚东莞,聚焦家族慈善传承的生态构建与代际融合,共创慈善在代际传承中的范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甘肃企业商会常务执行会长、福青年执行主席、善在量子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玫辛应邀出席活动

图片
图片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文化传承是家族赓续的核心要义,而慈善则是代际之间守护精神基因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跨越时间与代际,更在物质之上搭建起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桥梁。本届共创会在张泽栩小朋友悠扬的小提琴声中温情启幕,《善传承》主题视频随后徐徐展开,以影像娓娓讲述善传承的故事。整场活动在开放、深邃而热烈的氛围中层层推进,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实现善业长青、家可持续”这一时代命题,展开了富有洞见的对话与深度共创。

图片

第三届善传承圆桌共创会主办方、东莞市浙爱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萍萍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善家族承载的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善与爱的精神传承。她深情分享了自己家族的善念与善行——从一碗“施粥”的微小善举开始,悄然播下家族向善的种子。依托浙爱公益慈善基金会,这份善意不断生长、流转,形成了“善的循环”:让今天受到温暖的人,明天也能成为传递温暖的力量。


共创在北京大学管理学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超老师;福建省同心慈善志业创始人广普老师共同引领下开启。

图片

王超老师提纲挈领地指出,我们需要超越将财富仅仅视为经济和物质维度,以及在家庭成员中传承的线性维度,进入到社会、符号的层面——这关乎到我们的家庭观、关乎善。王超老师进一步指出,只有当传承超越了物质、社会层面,进入到符号层面时,财富才真正成为健康、有效且可持续的。如何才能做财富升维?很重要的就是公益和慈善。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共同参与公益慈善,便能在实践中共同推动财富的升维,从而实现财富的可持续、健康与有效传承。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共创成员们分别分享了各自对善、对传承的理解。

图片

一起做OD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长期外部组织与人才发展顾问黄建东分享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家庭传承在根本逻辑上高度一致。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家的精神根基并非仅存于企业之中,而是深植于家庭。家庭才是其精神家园的源头,而企业则是将这种精神力量延伸至社会的载体。

图片

《唤醒爱》作者金雪在分享中指出:“我们内心常怀善意,却未必能准确表达。尤其在最亲近的家人之间,爱意往往被误解为苛责,关怀反而化作伤害。”她表示,关键在于培养一份清醒的自我觉察:“我所说的话,是否真正传递了内心的期待?”唯有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沟通,才能让深藏于心的善与爱被听见、被感知。她最后提醒道:“若家庭缺乏温暖与幸福,传承便失去了根基——没有情感的土壤,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家可持续?”

图片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跳水队原副总教练于芬在分享中表示:“在我看来,体育与教育本质上是一体的,其根本都应回归文化的传承。而文化的核心使命,正是传承文明。”她指出,无论是培养奥运冠军,还是培育大学生,这些身份与路径都只是“载体”,真正的“主体”始终是人的成长——即培养完整的人格与综合能力。“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依托的是一个人的品性修养与向善之行。”

图片

中国近代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再传弟子、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张仁济先生之女张大宁分享到:“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何谈产业?又何谈传承?”她提到,真正的传承不仅在于有形的家业或技艺,更在于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善”——那份根植于内心的善良与仁爱。

图片

东莞市浙爱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东莞粤港澳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芷萱作为一位“善二代”,在分享中坦言:“我对慈善与传承的理解,并非一蹴而就。代际之间难免存在观念的碰撞与磨合,传承之路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她特别感恩父母始终给予的理解与空间,让她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为何要传承”这一命题。传承,从来不是为了延续某个名字或事业,而是为了传递一种美好的能量,一种向善的生活姿态。如今,她深切体会到:当一个人真心行善时,内心会愈发开阔,生活也会以安宁与美好悄然回馈。

图片

东莞市浙爱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东莞粤港澳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凤鸣分享道:“原来传承,它是应该从我们个人小小的举动开始做起的,善传承我的理解是从一种感恩,利他,帮助别人的小小的举动开始。”

涂新山:企业家首善是什么?一定要保证企业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父母的善是什么?是要及时激发孩子天赋。

陈玫辛:我们总结出来的九个字,对自己的总结,想好的说好的做好的,也对我这个阶段特别的鼓舞。

王信柔:善有几个维度,第一个是行善和善行,第二个层次就是善心善念……

柯丽碧:基于线性的传承,我的妈妈给了我很好的榜样,我也在梳理我的企业、家庭的价值观,我最后总结了两个词,诚信、担当。

贺惠山:怎么把中华文化宝贵的财富怎样传承发挥,我们也凝聚了企业的价值使命,用爱成就亿万学子的美好人生。

翁钦:当今社会我们对善传承本质的意义如何去理解,传承是骨架,善一定是灵魂,善业为什么可长青,每个人的发心,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田晓凤:传是精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企业中讲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我们的行为做出来的,一个企业是否可以长青,是行为。

谭梓明:慈善不仅是平台,更是桥梁,承载着自我选择、认同与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是一种使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是一种使命,成为一个努力去爱的人也是一种使命。

……

共创会现场还设立了善传承故事展,以图文形式展示浙爱基金会公益故事、七只小蚂蚁的公益传承、火种计划乡村教育项目传承故事等。


本届善传承圆桌共创会与会伙伴深入探讨,生动揭示了:善传承是跨越代际、连接个人与社会的实践。我们从“线性传承”走向“放射性传承”,正是在回应:在快速变迁的世界中,什么值得传承?又该如何传承?未来,善传承将不仅是家族延续的精神根基,更是连接家族治理与社会价值的重要纽带,引导更多家庭在传承中融入公益的维度,推动家族在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之间构建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

图片
来源:北京甘肃企业商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