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lj4F4-kYeUrT8dr3gP9TKQ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金融领域交出了一份稳中有升的亮眼答卷。
7 月 30 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 2025 年上半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民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
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定格在8.87万亿元,存贷比达100%,金融血液在八闽大地高效循环。其中贷款同比增长4.76%,增速较上年末微升0.07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贷款2427.50亿元,同比多增162.4亿元——这条稳健上升的曲线,为福建经济持续回升铺就坚实的金融路基,同时制造业、科创、涉农等重点领域获得了精准且有力的金融支持。
信贷引擎稳健发力,实体经济根基夯实
深入贷款结构可见清晰的政策导向:企事业单位成为融资主力军,贷款余额达4.91万亿元,同比增长8.69%,远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93个百分点。这显示金融资源正精准注入企业运营的主动脉。
行业投向更成为观察福建经济转型的窗口。第一产业贷款以20.08%的高速增长,彰显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托举之力;制造业贷款增长8.8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达10.63%,印证金融资本对产业升级的长期信心。尤为可贵的是,房地产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达2.04%,较上年末跃升2.79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悄然修复。
在信贷放量的同时,融资成本持续走低。上半年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2.94%,同比下降45个基点,创历史新低。仅此一项就为实体经济减负数十亿元,政策红利直达微观主体。
精准滴灌重点领域,“五篇大文章”落地生花
福建金融的匠心,集中体现在对制造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精准灌溉上。

在制造业阵地,1.09万亿贷款余额形成坚实支撑。金融力量深度融入技术改造浪潮,技改项目对接成功率冲至全国第三,380亿元贷款直达生产一线,推动设备更新和产业焕新。
科技创新领域更见金融活水奔涌。科技贷款余额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万余家科技企业获得滋养。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达24%,犹如春雨滋润创新幼苗。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仅两月,福建便发行科创债券161亿元,恒安国际成功发行的科创熊猫债开创全国先河。
广袤乡村同样迎来金融甘霖。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获得5336.89亿元贷款支持,3.41万家链上企业焕发活力。乡村振兴贷以3.89%的优惠利率投放124.3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增速分别达8.53%和5.66%,金融毛细血管向县域纵深延伸。
绿色与数字双翼齐飞,特色金融硕果盈枝
福建金融创新的独特风景,在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领域绽放异彩。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更是碳库"的理念催生金融创新。新型"福林票"制度标准化改革,带动涉林贷款同比增长15.30%,惠及44.4万林业经营主体。372亿元碳减排贷款支持750个绿色项目,绿色贷款余额达1.27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0.18个百分点,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数字人民币应用版图加速拓展。1230万个数字钱包创造5594亿元交易规模,财税、对台等特色场景成效显著。"金服云"平台汇聚亿条企业信用信息,破解超48万家市场主体融资难题。伴随2173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2.8%,数字福建的金融底座愈筑愈牢。
金融基础设施升级,国库服务四十年蝶变
在金融后台系统,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同步推进。适逢《国家金库条例》实施40周年,福建114个四级国库织就高效服务网络。国库收支规模40年间增长480倍,近五年办理退税1657万笔,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1.35万亿元地方债高效发行,13亿元救灾资金“即来即办”电子化覆盖率超99%——这些数字背后,是金融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回望半年征程,福建金融以4.76%的贷款增速托举经济航船,在制造业车间、科创实验室、乡村田野间留下深刻印记。当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实体根基,当创新动能不断积蓄勃发,这幅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的画卷,正为福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闽商网(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