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群山环抱的龙岩,这座户籍人口不足300万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小城,孕育了一批深刻影响中国产业格局的企业家。说起这些富豪,大家第一时间想到是美团的王兴和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这两位早已家喻户晓,身家过千亿,特别是张一鸣,曾多次登上各大财富榜中国首富位置。可正因为他们太耀眼,反倒让不少人忽略了龙岩还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群闽西商人以“草根逆袭”诠释商业韧性。今天,闽商网就带大家认识另外十位从闽西红土地闯出来的富豪。
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从闽西山区的地质队员到“中国金王”,陈景河以技术创新改写矿业规则。1980年代,他带队勘探紫金山,突破国际公认的“0.5克/吨”金矿开采边界,将废弃矿山变为中国第一大金矿。1993年接管负债率90%的上杭县矿产公司后,他独创“堆浸工艺”降低开采成本,仅用700万元实现年处理5万吨矿石的能力。2003年香港上市开启全球化布局,通过逆周期收购(如2012年抄底澳大利亚诺顿金田、2015年斩获刚果(金)铜钴矿)掌控全球6%铜矿和5%金矿资源。
2024年紫金矿业市值突破4000亿元,年营收2934亿元,锂资源储量跃居全球前十。陈景河个人财富很神秘,但就近期国际金价持续暴涨,持有紫金矿业股权和年薪分红来看,其身价绝对不菲。
邱文生(华勤技术董事长)
这位出生在龙岩市连城县的高材生,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在中兴通讯历练7年后,2005年于上海创立华勤技术,从手机设计(IDH)转型智能硬件ODM代工。他抓住智能手机浪潮,为三星、OPPO研发整机,2015年引入英特尔投资布局笔记本电脑,2021年成立汽车电子事业部切入新能源赛道。凭借“研发+制造”双引擎,华勤2022年营收926亿元,全球每6部手机有1部由其设计生产。
2023年登陆A股后,邱文生身家飙至125亿元,提出“十年营收增五倍”目标,2024年斥资29亿收购声学科技公司易路达,强化消费电子生态。尽管消费电子遇冷,其27亿净利润印证技术护城河深度。
姚雄杰(盛屯矿业实控人)
这位生于龙岩市永定县的神秘闽商以“资本炼金术”著称。早期经营防盗门、热水器,1998年控股ST龙舟(后更名盛屯矿业)踏入资本市场。2010年通过定增募资8.55亿收购银鑫矿业,开启“融资-并购”循环,十年间净资产增长95倍。2016年拿下威华股份(现盛新锂能),押注新能源金属:控制全球最大单体锂矿四川木绒锂矿(储量近百万吨),在印尼合资建设年产5万吨镍项目。
2024年盛屯系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774亿,姚雄杰财富110亿元。但盛屯矿业因虚增营收遭证监会处罚,财务风险与激进扩张如影随形。
张步镇(药师帮创始人)
出生于龙岩市永定县的张步镇,毕业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毕业后的张步镇在一家国营单位上了两年班,1999年,他加盟搜房网,并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5年。2015年于广州创立药师帮,瞄准基层医药流通痛点。首创“平台竞价+自营履约”模式,聚合30万家药店采购需求,压缩中间环节40%加价率。2023年平台交易额960亿元,占全国院外市场20%份额,区块链溯源系统使问题药品召回时效从7天缩至24小时。
张步镇以108亿元财富登榜,但面临增长瓶颈:月活增速从68%降至12%,自营业务毛利率仅8%。其破局之策是投入10亿打造“医药产业数字脑”,联合美团推“急药30分钟达”,开辟C端健康消费市场。
李新炎(中国龙工董事长)
73岁的“工程机械元老”以草根逆袭书写传奇。16岁参军,退役后在上杭县物资局端“铁饭碗”,1980年代辞职下海,靠承包工程掘得第一桶金,1993年返乡投资1600万创办龙岩工程机械厂。凭借装载机单一品类,2005年香港上市融资4.7亿,次年销量登顶全国。面对三一重工竞争,他2000年“迁都上海”布局全球,出口业务2024年增40%。家族化经营是双刃剑:子女分掌齿轮、液压等子公司,虽保障决策效率,但70%负债率埋下隐忧。
李新炎以百亿身家蝉联行业领袖,其慈善基金会捐资超2682万元,资助2133名贫困大学生。
廖杰远(微医集团董事长)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龙岩市长汀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是国内智能语音领域的拓荒者之一。2010年因侄子看病被误诊经历转战医疗,创立挂号网,致力于为医院提供就医流程优化服务。
2015年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具首张电子处方。他推动“三医联动”数字化,建成天津数字健共体:连接全市基层医院,AI辅助诊断使基层门诊量翻倍,年营收40亿堪比三甲医院。微医平台覆盖2.8亿用户,药品器械年交易960亿,但盈利模式仍待突破。廖杰远以98亿财富探索中国版联合健康(HMO),AI中医平台复制名医经验,650位医生可精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石华山(汉宇集团董事长)
龙岩市武平县人,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石华山分配到金羚洗衣机厂钻研技术,1994年借款2.5万创办华健电器。凭借“无漏水”专利,汉宇排水泵占全球30%份额,格力、美的均依赖其核心部件。2014年上市后,他斥资进军智能马桶(地尔健康)、伺服电机(欧佩德),为造纸厂改造生产线节能30%。2024年汉宇拓展新能源车充电桩,但新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5%。石华山以82亿财富稳坐“泵业之王”,其减持套现与股权质押折射多元化阵痛。
蓝伟光(三达膜实控人)
1964年出生于龙岩市武平县的蓝伟光,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他曾是集美大学的一位教师,1988年辞职下海经商,因缺乏经验失败后赴新加坡深造,1996年在新加坡创立三达膜,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开发纳米过滤膜处理化工废水。他将“膜技术”应用于生物制药,为辉瑞、药明康德提供纯化方案,芯片制造超纯水市占率超60%。三达膜2019年科创板上市,2023年技术出口欧美20国,但79亿财富背后暗藏挑战:医药需求波动致净利润增速降至5%。蓝伟光转向盐湖提锂技术研发,试图在新能源赛道复制环保领域成功。
陈潮先(致尚科技董事长)
1979年出生于龙岩市永定县的陈潮先,在东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先进入富士康工作,2006年离职富士康创办鸿富瀚科技,为诺基亚生产按键。智能机浪潮中转型致尚科技,专攻游戏机光通信模块(索尼PS5核心供应商)与Type-C接口(华为、小米占比35%)。2024年企业营收破60亿,但毛利率受消费电子降价拖累降至18%。陈潮先以58亿财富押注VR设备精密齿轮,能否复制手机配件成功仍是未知数。
黄洪伟(英集芯科技董事长)
黄洪伟,龙岩市永定人。西安交大硕士黄洪伟曾在炬力集成设计MP3芯片,积累了丰富的半导体行业经验。2014年于深圳创立英集芯,聚焦电源管理芯片。在TI、ADI垄断下,他带领团队攻克快充协议兼容技术,PD协议芯片市占率达25%,用于小米65W氮化镓充电器。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28%,车规级芯片通过比亚迪认证,助推营收增长40%。黄洪伟以47亿财富跻身国产替代先锋,但半导体周期下行考验其抗风险能力。
来源:闽商网(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