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富尚流会旅游

探秘福建钟表:低调的“隐形冠军”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04-16 阅读量:3042
  基础薄弱中国制造业亟待一场革命,而在福建省钟表行业协会会长蒋莘看来,突破口就在钟表业
  文 本刊记者 郑蕾
  “隐形冠军”智造突围
  现代钟表业是高精密机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素有“精密制造业皇冠上的钻石”之美誉,它的存在意义非凡,又常为人忽视。
  在福建,钟表制造业实力仅次于广东,综合排名位居全国二。全省共有钟表及相关企业400余家,其中时钟制造连续三年问鼎全国首位,却低调地充当“隐形冠军”。
  除了业内人士,人们鲜少在谈论福建突出产业时提及“钟表”,可它的默默发光发热不仅开辟了一条福建省出口创汇重要渠道,更不断精深研发,为增强我国轻工精密制造实力贡献良多。
  “钟表是制造业中极富意义性的产品。”福建钟表界元老、福建省钟表行业协会会长蒋莘如此评价。在他看来,基础薄弱中国制造业亟待一场革命,而其突破口,就在钟表业。
  从“水仙花”牌手表说开去
   1973年,福州人民的财富清单里出现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之外的第四件“奢侈品”——“水仙花”牌手表。这只出自福州手表厂技工双手的腕表,一经问世就备受追捧,加上凭票供应的紧俏,很快就成为那个计划经济年代的时髦象征。
  不久,“水仙花”的轰动吸引了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的眼球,他们一行南下,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陪同下特别走访福州手表厂。带着一系列荣光,国营福州手表厂迈入鼎盛时期,这时距离它的正式成立,仅仅18个月。
  作为手表厂培养出的第一批人才,蒋莘对当年往事如数家珍。70年代初的福建,因为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工业几乎为零,唯独小刀厂、纺织厂等一些轻工业散布。但即使是轻工业,也常囿于物资匮乏,难以获得审批。而国家计委将计划经济时代最后批准成立的国营手表厂名额给了福州,又组织输送工人进入上海手表厂学习,“离不开原福建省副省长、当时的轻工部部长梁灵光在其中积极奔走。”
  “更应感谢上海手表厂的老师傅们,手把手地为我们福建培养出第一批钟表技术骨干。” 蒋莘说。这批人才,直至今日仍是福建钟表的顶梁柱,他们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或独立办厂,或持续钻研,把钟表业的血脉悉数相传。
  身为其中一员,创建福建钟表领军企业瑞达精工的蒋莘,始终将福州手表厂视为福建钟表界的“黄埔军校”。同时,他亦念念不忘解放初期,总理周恩来特批财政部长李先念从国家金库中拨出大批黄金,并通过香港引进先进精密设计仪器,由此奠定国人制造业根基的历史瞬间。“没有这一切的推动,就没有钟表产业在福建的全面繁荣。”
  据悉,计划经济年代国营福州手表厂的最好业绩达年产值800万,2013年已超过100亿。近些年,福建钟表企业的发展势头更显强劲,形成福州、漳州两个重点产业集群。尤其在福州,集聚了200多家钟表企业,龙头企业——福建上润、瑞达精工、宜美电子跻身“中国钟表行业十强企业”。
  2012年,在福建省钟表行业协会的整合运作下,福建省连获三个国家级基地认证。2012年5•18期间,“福州•中国时钟产品出口基地”正式诞生,这是中国钟表行业第一个中国时钟产品出口基地;2012年11月,福州获“中国钟表产业基地”称号;2012年12月,商务分别授予“福州仓山区钟表基地”、“漳州市龙文区钟表基地”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四十年辗转,福建钟表历经国家经济体制变革、市场经济从起步到腾飞、日益开放的全球化交流等历史机遇期,非但没被淘汰,还顽强地向内扎根、向外生长,结出累累硕果,靠的是第一代福建钟表人的勤勉执着与其后来人的继往开来。由手表厂“黄埔军校”前辈领衔、二三代新进人才协助的格局,正遍布当下福建大部分优秀钟表企业。
传承力,是一个产业生命的保障;创新力,是一个产业活力的源头。曾经,我们从“水仙花”牌手表中看到了拓荒者的胆识,现在,我们更加关注后继者的勇气,如何不拘一格,走出超越前人轨迹的路线。
  将转型进行到底
  300年前,瑞士与尼泊尔几无差别,同是一穷二白。300年后,尼泊尔没有什么变化,而瑞士已诞生了劳力士、百达翡丽 、江诗丹顿等世界顶级名表,成为全世界公认的钟表王国,人均GDP在全球遥遥领先。“这就是工业设计拉开的差距!”
  流传率最广苹果手机价格高出其他手机许多,但它的销量却又是其它手机的好几倍,而且苹果一出,连手机巨头诺基亚也轰然倒下。为什么?“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
  这两个故事,蒋莘时常拿来自我揣摩或与他人分享。
  2013年,福建省钟产量83063751只,占全国59.3%;表产量40010515只,占全国23.7%。这是福建省钟表行业协会最新统计的行业数据。
  可“制造业大国”的忧患感不禁使人要问:“究竟有几许含金量?”
  诚然,在世界范围内,说起表业大国,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瑞士,说起名表品牌,也无“Made in China”。表面熠熠生辉的福建钟表业虽然挣扎着露出了顶尖部分,脚下仍在努力摆脱低附加值窘境。
  我们的差距在哪?“差在品牌和市场占有率,差在工业设计元素的欠缺。”蒋莘指出,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处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末端,只获取整个价值链中的5%至10%,缺乏工业设计的钟表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很难分享到钟表产业的核心利润。
  担任福建省钟表行业协会会长六年,蒋莘一方面是瑞达精工的企业带头人,一方面还是福建省内推广工业设计重要意义的积极分子。在这个尚不为普罗大众熟知的领域内,他不仅利用自己的企业资源先行先试,更极力对外传播工业设计对民族工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影响力。
  他认为,由于历史因素,中国于改革开放后才较为系统地引进工业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且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粗放型经济而来的环境问题日渐呼唤着传统产业朝着高附加值的目标转变,其核心,就是工业设计能力的增强。
精密制造业的强大将引领国家经济走向长久稳定,可惜这点早年被国人大为忽略,但好在国家正一步步弥补工业设计方面的缺失。“譬如深圳,就代表着中国工业设计未来的希望。”
  为从“福建制造”走向“福建创造”、“福建智造”,各行各业的转型都喊了许多年。福建钟表企业的转型,依托的就是在工业设计方面下苦功。“工业设计不只是画三维图,还是结合各跨界领域发明产品的一种手段。”蒋莘说。
  2013年,转型升级带动福建钟表高新技术产品占比50%,工业设计跃居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