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要闻

千好万好家乡最好:闽北商人莫斯科归来投身家乡建设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2-12-17 阅读量:3491

建瓯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有多远?谷歌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不过18厘米,但乘火车却需要十昼夜。在王明珠眼中,莫斯科最多的就是“灿烂金子”和“雪花粒子”。

12日,在建瓯市举行的庆祝闽北儿女莫斯科创业20周年暨慈爱·希望基金捐赠活动上,作为闽北首批赴莫斯科淘金的商人之一,她难掩激动之情。

1992年,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建瓯市劳动服务公司决定向莫斯科劳务输出,首批10人。时任建瓯市水源乡水源中心小学教师的王明珠,敏锐嗅到这股新鲜的空气。她毅然舍弃教师这份稳定、体面的职业,登上了通往未知的火车。当时已38岁的王明珠,与大多数女人选择相夫教子不同,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我属马,天生就爱跑,什么事都想尝试。”

在莫斯科打拼极其不易,一年过后,仅剩王明珠和另一人留下。头三年,贩卖日用品的王明珠亏了十几万元,不服输的她变卖了金饰,咬牙坚持,终于在1995年迎来事业的春天。之后,王明珠回到家乡,将建瓯、松溪、政和等一批心怀创业理想的闽北人带到莫斯科,最多时达600多人,现任北京建瓯商会会长的涂声辉就是其中一员。

那时,闽北老乡时常受到当地黑恶势力的骚扰和欺负。涂声辉等人联合起来,于2002年成立莫斯科闽北华人总会。这一“抱团取暖”之举,为闽北儿女经商创业创造了坚强后盾,此后在闽北人经商的市场内,便很少出现敲诈、抢劫等行为。

2008年,莫斯科政府关闭ACT市场,而我国将“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没有了销售“根据地”的闽北商人看到祖国内需市场的优势,成立了闽北莫斯科侨商联合会,陆续回国。不少积攒了丰厚身家的闽北商人投身家乡建设,开起了商业企业、外贸企业等,“二次创业”。

与此同时,闽北侨商也热心公益事业。2009年4月,在侨商联合会会员的努力下,慈爱·希望基金成立,首批募集资金便达100万元,用于家乡的救灾赈灾、捐资助学、帮困助残。至今,慈爱·希望基金和商会会员个人捐赠的公益善款已超200万元,受商会资助的学生达110名。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传承在莫斯科的创业精神,一如既往地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闽北莫斯科侨商联合会会长王开明介绍,如今,98%的闽北人已返回祖国。

12月的莫斯科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而闽北依然绿树苍翠、鲜花点染。“千好万好,家乡最好!”看着日新月异的闽北大地,王开明感慨道。(李思敏 龚祖雁 魏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