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界有一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登顶过的人还懂得一个道理:当你放弃自己的一刻,上帝也就不再眷顾你。这些凛冽的话,当然不适合明媚慵懒的春季。不妨俏皮一把:当你释放自己的一刻,肥肉也就不再眷顾你。
春有百花,更有千山。春不是户外精英的特权,更非极限运动的专利。舒活筋骨向外走,放开拳脚向上爬,你正摆脱地心引力的泥潭――吸气――约会鲜醇的空气。
所有的登山者对于山都是崇拜而非征服。
安纳普尔纳 超然物我苦行僧
在徒步者天堂尼泊尔的安纳普尔纳,落差近3000米的海拔带来丰富的景色变化。为期4天的小环线攀登,成为无数户外精英“梦开始的地方”。走在这条路上,将遇见以转山为职业,跟随路人要食物的狗;将和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一起露宿在小客栈里,吃一个大锅炒出来的抓饭;将和一堆“长枪大炮”一起在海拔3000多米的寒冷清晨,面对第一缕阳光连按快门;将和銮铃作响的山羊或者负重的马队邂逅,别离再相遇。更重要的是,如果足够幸运,将邂逅苦行僧,与之结伴攀登。
苦行僧最早源起印度,苦行为古印度时期盛行的一种修炼方式。从教义上看,印度教笃信,进入天堂,人需要多次轮回。将物质要求降到极致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皆因身体本为所有罪孽的源起。只有通过苦行的方式,才能够求得心灵的解脱,得神庇护和恩赐,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对于苦行僧来讲,火是至神至圣之物,在21世纪的今天,亦然。对于常年风餐露宿的苦行僧来讲,生生不息的圣火意味着温暖生者、驱赶野兽等等。苦行僧的全部家当只是一只碗。安纳普尔纳沿途的小旅社以国内标准来看,“一星”都不到,而苦行僧则天为被、地为床,他们很少饮水,三餐皆以面团果腹。
安纳普尔纳平坦的绿林,渐变做几乎直上直下的攀爬。裸露的黄色岩石堆砌高耸的步道,无尽向上的终点、离太阳更近的地方却是一座雪峰。刚入山时的尘世气息已渐渐被抛到身后,狭长的步道一往无前地延伸着。仿佛不称职的舞美准备的道具――只有密林和山路两个场景,两者厚着脸皮彼此不断交替。虽然语言不通,但渴望与苦行僧同行的意念,会让旅者战胜山高水长。苦行僧通常会说几句最简单的英文,对于气喘不止的攀登者,Slowly和Easy这两个单词最受用。苦行僧将自己涂抹成斑驳的色彩,常年不洗的长发盘在头顶,上身赤裸,围裹红、黄等颜色的旧布匹遮身。
如果希望邀苦行僧共同进餐,多半会被诚恳地回绝。大部分苦行僧信奉的湿婆神是瑜伽功夫的鼻祖,因此苦行僧几乎个个身怀瑜伽绝技。以鱼尾峰为背景,苦行僧会展示令人叹服的瑜伽功夫,之后则会笑纳驴友馈赠的果蔬。
湖边被漆成五颜六色的木船亦如尼泊尔人的性格,活泼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