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富尚流会旅游

提着篮子去野餐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04-17 阅读量:2877

  人们对野餐的痴迷,很大程度源自对“野”的向往。久居城市的人们,生活在聒噪、拥挤、紧张的环境中,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试想,在四月的微风中,温暖的阳光柔软地洒在身上,漫山遍野的绿草和鲜花恣意地生长着,一个野餐篮,几块野餐布,和三五好友一起感受这短暂的春光是何等的惬意,所以,还等什么呢?一起野餐吧!

/

  关于野餐,电影《乱世佳人》中有一段经典的对白很好地描述了野餐的实质,“亲爱的,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一直对着甘蓝菜微笑?”“因为我一想到明天的野餐,不由自主地就会很开心。”

  的确,当野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境”“氛围”便逐渐替代了食物本身。自然、舒适、无拘无束,这些在都市生活中弥足珍贵的特质,在野餐中就显得寻常得多,甚至是在野外制作的食品,也因为用餐环境的改变而让食物本身的味道与众不同。然而,如今再看这种归隐山林走进自然的生活方式,你很难想象,它是由自家庭院衍生而来的。

  关于野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说它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和下午茶一样,是专属于皇家的社交活动。有人说,几乎所有在餐桌上挥霍时间的享受都是欧洲贵族发明的,即便是看似草根的野餐也得益于他们狩猎之后的无所事事。

  在欧洲贵族宽阔的庭院中,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原木桌子,桌上除了猎物多半是以三明治和沙拉为主,点缀苏格兰蛋,佐以香槟配蓝莓加鲜奶油或蛋白糖霜,有时也会有印度脆饼和墨西哥卷饼之类的轻食,旁边亮闪闪的银质餐具以及始终在穿行服务的仆人都让这场普通的社交活动不再普通。

  盖斯顿・费布斯在《狩猎之书》中记载了贵族野餐的细节:先由陪侍的仆从搭起桌子铺上桌布,摆设餐具之后,接下来有专门负责宰杀猎物的仆人呈上猎物供贵族们选择,然后由专门烹煮野味的厨子大展身手,进行加工。

  繁杂的程序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反而让他们越来越沉迷这种亲近自然的用餐方式,不过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野餐才被大众所接受,当时皇家园林开放,允许公众参观使用,野餐才从庭院走进了公园,自此之后形成一股风潮,甚至在18世纪,野餐已经成为提香、鲁本斯、乔尔乔内等大师的绘画主题。

  野餐在法文的原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野外觅食”,之后这种饮食于野的用餐方式越过英伦海峡,在英国大受追捧,也因此被形容成是一场贴着绅士标签的野游。然而与欧洲闲情逸致的野餐不同,在我国古代,野餐只是人类果腹的方式之一,茹毛饮血的祖先第一次围坐在篝火前,享用烤熟了的野味,实际上就是野餐的一种。

  如果说,野餐在欧洲的盛行得益于贵族的无所事事,那它在中国被大众熟知完全是因为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郁郁不得志。当时,大部分文人都对现实不满,思想又受玄学影响,无奈之下,大多都把情绪寄情于山水之间。例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觞曲水”,意思就是众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酒放在水里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

  自此之后,这种饮食于野的用餐方式逐渐被大众了解,甚至后来关于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民俗,也是对此的一种延续。

  无论如何,如今的野餐作为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然而如何筹备一场富有创意的野餐几乎困扰过每一个人,在准备的过程中,从野餐目的地、到食材、到装备的选择都很重要,如果不小心忽略了任何一个细节,好像都会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

  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野餐并不只是简单的到户外吃顿饭填肚充饥,真正的野餐精神一定是考究的,华丽的,高雅的。

/

北京野餐地图

 /

如何挑选野餐食材

  因为是在户外用餐,为了避免现场加热,即食的三明治、寿司、沙拉、甜点都是既便于携带又美味的野餐食品。在食材的选择上,第一个被放进购物车的是面包,因为相比三明治还是沙拉,它一定是主角,在挑选面包时最好选择德式的碱水面包或者硬欧包,这样就不会担心它在颠簸的途中面目全非。

  沙拉和三明治中使用到的蔬菜尽量选择抗氧化强,容易保鲜的。例如:洋葱、芦笋、芹菜等。在制作沙拉时,无论你选择了哪种蔬菜,都尽量把调味汁带到现场再放入菜中,这样不仅口感好,也不会让它们看起来脏兮兮的。

  搭配野餐小食的饮品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如果你的野餐是以油脂丰富的食物,例如炸鸡、烤肉为主,那起泡酒和柠檬水就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准备的是沙拉和口感较淡的海鲜食物,那清新可口的果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如果你想让这次野餐画上完美的句点,那甜品自然是不能缺少的,然而路途漫长,就不要再考虑那些脆弱的蛋糕卷和提拉米苏了,相对而言,还是焦糖布丁和纸杯蛋糕比较保险,不仅方便携带也易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