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要闻

泰禾黄其森:6亿到80亿的闽商进京“传奇”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3-07-19 阅读量:2933
黄其森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

  [ “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当时房地产企业的IPO已经停了很长时间,借壳是唯一的通道,再难我们也要坚持下来。”黄其森坦承 ]

  “他很执着、执迷细节、乐于创新,这也是泰禾品质蜚声全国的原因所在,”在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看来,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32.SZ,下称“泰禾)董事长黄其森和他一样,“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积淀

  1996年,供职于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的黄其森选择下海,并创立了泰禾(福建)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于福州。

  在财力雄厚、藏富于民的福建,泰禾以住宅产品起家,开发了天元花园等多个经典楼盘。

  “2005年,当时福州住宅市场不太好,我们却一口气拿下1000多亩土地进行储备开发。”显然,闽海文化中“征服、敢闯”的精神,在黄其森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黄其森认为,其敢于“顶风而上、实现逆袭”的胆量,来源于对市场大势和宏观调控的准确判断。

  尽管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愈演愈烈,但黄其森表示,房地产发展的环境没有大的变化,城镇化将为房地产带来长期的、巨大的市场机遇。“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房地产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农民进城带来的大量消费内需拉动。”因此,黄其森判断,房价仍将在各方博弈的合力中,总体向上。

  也正是基于对大势的上述判断,在黄其森的带领下,泰禾的地产业务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在福建省,泰禾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县区一级,全省泰禾只有两个地市还没有去。”据泰禾总裁助理沈力男介绍,2012年,泰禾已稳坐福建房地产市场的头把交椅。

  对于泰禾来说,福建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主体,不仅是其主要“根据地”,更是它的钱仓和粮仓。因此,“深耕海西”也是泰禾发展战略的根基所在。

  为了将“深耕海西”战略贯彻执行,十多年来在福建楼市住宅开发领域已初具名望的泰禾开始涉足商业地产领域。

  在2010年的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泰禾相继成功摘得福州两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由于从未触及过商业地产,泰禾一度被人认为是“冒失鬼”与“愣头青”。

  自2012年4月15日五四北泰禾广场首次开盘以来,短短7个多月内,泰禾广场SOHO产品“九开九清”,清盘次数之多,在福州楼市前所未见。

  2012年,泰禾广场的总销售额达到48亿元,相比万达广场2011年在福州包括商业和住宅创下53.6亿元的年度销售额,泰禾广场48亿元的销售金额只是纯商业的销售,也成了当之无愧的福州纯商业项目年度销售冠军。

  不仅如此,2012年,泰禾也以全年总销售额62亿元雄踞福州楼市年度销售冠军,远超第二名10亿元以上,将榕城各大房企远远抛在身后。

  在福建的深厚积淀,为泰禾在全国的快速扩张打下基础。

  上市

  “这两三年泰禾的发展很"快",这是企业发展厚积薄发到了一个阶段的必然表现,可以说泰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个"快"应该是健康、可持续的,而不是以追求数量为前提的。”黄其森如此总结。

  就在泰禾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行业出身的黄其森似乎更希望泰禾能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07年,正值楼市最为火热之时,黄其森将重心转移到资本市场的战略构建,着力重组福建三农,将福州泰禾价值24.2亿元的全部股权注入福建三农,计划借壳上市。

  “毫无疑问,在A股上市,对企业发展有好处。”黄其森认为,上市,对于泰禾来说,不仅意味着畅通的资本渠道,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泰禾还有了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但上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据黄其森介绍,与福建三农谈判的工作量非常大,主要是三农集团的公司地域分布很广,需要一家家地跑,非常麻烦。最初是有十多家公司与福建三农接洽谈判,但最后都放弃了。

  “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当时房地产企业的IPO已经停了很长时间,借壳是唯一的通道,再难我们也要坚持下来。”黄其森坦承。

  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2010年9月30日,泰禾借壳福建三农成功上市,成为当年实现国内上市的唯一一家房地产类企业。

  “上市后,公司发展更透明、制度更规范,也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做了许多工作,综合效益和品牌效益都上了新台阶。”黄其森称。显然,上市带给泰禾的是更为丰富的内涵。

  不过,黄其森的野心并非仅限于此。

  目前,泰禾除房地产业务外,还涉足氟化工、矿业、金融证券、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在上市公司平台里,已包含化工,还有一些金融方面的投资,而医药现在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运作,当然也不排除时机成熟后,我们在国内或国外的资本市场上,单独把它推上市。”黄其森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