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要闻

洪瑞泉:寻求双边商贸合作新契机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09-10 阅读量:2273
   文 张茜翼 张素 图 刘可耕
洪瑞泉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洪瑞泉
 
  “近年来,文莱与中国高层互访频繁,民间交流逐渐增多。经过两国官方和民间的推动,两国的经贸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洪瑞泉8月1日接受中国新闻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团专访时如是表示。
  2004年9月,在文莱苏丹访问中国期间,中国—文莱友好协会在中国宣告成立,为两国人民架起文莱、中国交流桥梁中的一端。2005年4月18日,文莱—中国友好协会也宣告成立。9年多来,该协会为两国间的友好往来与经贸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祖籍福建的华人洪瑞泉担任了文莱—中国友好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并开始寻求文莱与中国双边商贸合作的机会。他以广西作为开启双边合作的立足点,以中国—东盟的多边合作为契机,积极参与各项促进中国与东盟发展的活动中。
  为两国经贸往来牵线搭桥
  洪瑞泉投资的第一站选择了南宁,这个机会是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东盟多边合作的背景下实现的。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后,博览会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的品牌展会之一,基于博览会对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推动,广西先后开发建设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中国—东盟物流园区、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
  自2005年决定在南宁投资以来,洪瑞泉积极参与了各项促进中国—东盟多边合作的活动当中,仅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洪瑞泉每年都以汶莱—中国友好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的身份组织文莱商人组团参加,并积极介绍中国与东盟的优势投资项目。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洪瑞泉开始大力促进自贸区繁荣的各项活动,例如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论坛、泛北部湾论坛、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商务区推介活动等。
  “在广西南宁已建立的东盟商务区,硬件设施不错,但是缺少人气。”洪瑞泉表示,希望得到当地政府更多的重视和支持,推出一系列措施带动园区的人气,把东盟国家的特色产品带进去,“不仅仅只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热闹”。
  在洪瑞泉看来,中国和文莱在木材应用、渔业、旅游等方面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他说,文莱处于热带地区,而中国海域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双方主要的水产品种类不同,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文莱渔业、养殖业及热带生物资源都十分丰富,与中国在渔业捕捞、养殖、加工以及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在渔业技术方面具有合作可能性。
  致力于文莱华文教育建设
  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有一所著名的文莱中华中学,它历经了92年的风风雨雨,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文莱最大的华语学校,为文莱的华语教学做出巨大的贡献。洪瑞泉正是文莱中华中学的董事长。
  文莱中华中学是早期移居文莱的华人先辈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让子女学习母语而于1922年创办的。洪瑞泉介绍说,文中的办学方针是为文莱华社、国民及旅居文莱的外国侨民的子女提供教育服务。
  除教授华文外,文中还教授马来文和英文。洪瑞泉说:“所以说我们是3种语言并重,在文莱的华人、华侨都觉得很幸运,在这几十年里如果他们选择华校,他们的子女就可以来到文中学习。因为,我们看到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已经在高速启动,文莱人能够懂得3种语言后就可以顺利地和中国人沟通,这对学生的未来更好。”
  目前学校从1922年创校时仅有22名学生发展到目前拥有3000多名学生。当地友族学生占25%左右。教师除本地人外,还聘请了不少外国教师,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老师。
  洪瑞泉还特意介绍道,文莱苏丹曾两次来文中。特别是2002年10月2日文中庆祝创办80周年时,苏丹亲自主持了庆典开幕仪式。苏丹的两次到访是对文中华语教学的认可和支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文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从文中毕业的学生,早期只能到台湾去留学,近年来到中国大陆学习华文渐成流行趋势。”他说,每年学校都会派出数十名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活动。
  据了解,文莱现有4万多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目前文莱共有八间华文学校。
  弘扬中华文化
  “武术在文莱是一种新的表演形式。”作为文莱武术总会主席,洪瑞泉还致力于在文莱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武术。
  他介绍道,每年在文莱中华中学都会进行武术表演和舞龙舞狮表演,很多人都过来欣赏,十分热闹。此外,每年文莱武术总会都会带领武术队和舞龙舞狮队到中国部分省市培训,让两国的年轻人有更多的交流接触。
  “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向大家介绍中华文化在文莱的传承,让文莱友族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洪瑞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