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商观察

70年,福建!

发布时间:2019-09-30 阅读量:12997 来源:闽商网 作者:陈丽媛

这是一片昭示初心的圣地——

近半中央苏区位于闽西,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两次古田会议标记我军政治建设重要里程碑。

这是一片绿色发展的宝地——

经济增速持续领跑东部的同时,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冠居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蹄疾步稳。

这是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

“松绑放权”的呼吁成为国企改革先声,“晋江经验”蕴藏民营经济活力之源,“海丝”核心区建设通达全球……

70年,只是人类历史中的短暂一瞬,福建发展却实现惊人跨越。

70年,福建从经济版图上的“东南洼地”成长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发展高地”。

GDP增长28800多倍

2018年,福建的GDP达到3.58万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2800多倍,财政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增长了6300多倍。福建的人均GDP去年达到了9.1万多元,居全国第6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明显提速,1979-2018年福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高于1952-1978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人均GDP从1952年的102元提高到2018年的911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倍,年均增长7.8%;居全国的位次从落后到1992年开始进入全国前10位,再到2018年居全国第6位。 

闽道不再难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省交通发展日新月异。

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福建全省公路里程只有1853公里,至2018年,仅高速公路总里程就达5155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1956年福建铁路里程只有354公里,到2018年铁路运营里程达3509公里,铁路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航运方面,形成了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晋江、武夷山、连城等中小机场为辅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体系,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49年的29.6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6130.82万吨,增长了1890倍。

铁路彻底改变了福建交通闭塞的局面,促进八闽大地与全国各地联通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福建省最大的高速公路枢纽——弓鱼枢纽互通(罗光耀 摄)

1957年4月,连接江西鹰潭和福建厦门的鹰厦铁路全线通车,福建迎来了第一条出省铁路通道。1998年,峰福铁路全线贯通,福建打开了第二条出省铁路通道。

1957年4月12日鹰厦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2009年9月,温福铁路通车运营,福建正式进入动车时代。2010年,福厦铁路的开通,拉近了福建省内福州、厦门两个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两地间人员交流更加密切。

2012年,龙厦铁路建成通车,闽西革命老区迈入“动车时代”。

2013年,向莆铁路开通,打通福建连接内陆腹地的通道;厦深铁路通车,东南沿海铁路大通道贯通,构建起闽东南和珠三角的“黄金走廊”。

2015年,合福高铁通车,福建跨入“高铁时代”。

2018年12月通车运营的南龙铁路,与合福高铁以及杭深、龙厦铁路一起形成高等级快速铁路环状通道,使福建省内连接地市快速铁路环线封“口”成形,福建省内各地人员往来更加密切,进一步助力福建省内产业布局及旅游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闽商的70年

“天下有闽商,爱一场拼一场,输赢笑笑心坦荡;梦一场创一场,风风雨雨并肩扛……”一曲《天下闽商》的寥寥歌词,凝练出闽商走南闯北“干事业”的魄力。

在这70年里,走南闯北“干事业”的闽商奋斗不息,秉承着“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铸就了一部由福建走向世界的辉煌史诗。

民营经济在福建“三分天下有其二”,贡献了全省67%的GDP、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22家民企入选2019中国民企500强。

另一组数据显示,福建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占全省的78%和92%,获得的专利占全省专利授权量的57%,拥有的著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95%,福建的民营经济带有鲜明的“创新”基因。

厦门,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凭海临风的厦门正迈向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典范。

福州,这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吸引大批外资企业入驻,全国首家中日合资企业、全国首个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工业村陆续落地。

泉州,当地农民纷纷利用侨亲优势开展来料加工,民营经济迅速腾飞,经济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坐落于闽南地区的晋江,从落后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前十,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现如今拥有纺织服装、制鞋两个超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70年的时间里,有着福耀玻璃曹德旺、安踏丁世忠、世茂集团许荣茂、恒安集团许连捷、新大陆胡钢等老一辈企业家对实业的坚守,也有着美团王兴、字节跳动张一鸣、美图秀秀吴欣鸿、比特大陆詹克团等年轻一代企业家对新行业的创新。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近150家在闽投资兴业,台湾百大企业逾50家光顾,福建成为全球认可的发展热土。

日新月异,闽商始终能在变幻的时代中找到商机,审时度势、借力而上。不论在传统领域,抑或是在新兴产业,誉满世界的“闽籍商帮”,始于闽商的艰苦奋斗,又在一代代闽商的坚守不渝中传承。

生态“高颜值”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绿色,已经成为福建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这是福州市城市森林绿道“福道”一角(2017年11月2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福建连续40年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在中国工程院2019年发布的生态文明指数中排名全国第一。

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九曲清流绕武夷,方竹满山绿满溪。

福建第二大岛东山岛,水上活动爱好者的天堂。

厦门,美丽的鹭岛,鱼、鸟与人们一起,成为这里的永居市民。

宁德市屏南县“白水洋”,水域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世界地质公园”。

曾经的“火焰山”长汀现在已经变成了“花果山”,水果年产量超3万吨,产值近两亿元,还通过网络电商,走向了全国各地。

人文气息浓厚

福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有4746处历史文化建筑。

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中国古代福州地区城市街巷和建筑文化的缩影,街区内有159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

不仅是福州,福建各地都充满着人文古韵。

漳州龙海埭美村保留了闽南的红砖古厝群。276栋古厝整齐划一,对称排列,在河水和稻田的环绕下,形成“水上古村的美景”。

长汀古城,悠悠汀江边,长达三千米的古城墙至今依然屹立,串联起一座座古老的城门,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城池格局。

位于福建石狮市石湖半岛的石湖古码头,始建于唐朝,是宋元时期远洋轮船到达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后,进行水水转运和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

六胜塔,高36.06米,是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出海口的第一座灯塔,也是古代往来商船的航标,见证了泉州港的辉煌。

进入新时代,八闽大地沿着“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扬帆远航,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综合自:新华网、经济日报、人民网、中新网、福建新闻频道、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