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富尚流会旅游

遇见莆禧古城:梦回明清

发布时间:2016-10-14 阅读量:3072

  莆禧古城,距离莆田市区约40公里,是通往湄洲妈祖庙朝圣的必经之地。然而,来来往往,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的存在?相比湄洲岛,少之又少。这不禁让人感叹:惜哉、悲哉。

  因古城东南北三面临海,莆禧古称“浮曦”,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成莆禧古城,与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为福建省现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


莆禧古城

  驱车前往,临近文甲码头时,可见一段由大石条堆砌而成的古城墙,周长590丈、高1丈3尺,隐隐透现出了莆禧古城的历史厚度。细细看来,方能发现一个“洞”,这便是通往城内的北门。

  进城前,记者随着莆禧古城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负责人郑国荣来到了马路对面。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才发现了隐于地下的雕有八卦图案的“八卦井”,旁边还修筑了一条“长沟”与北江相汇。


八卦井

  进入北门,步行数十步,一棵兀自长在石墙上的百年大榕树映入眼前,这是莆禧人的“风水树”。每逢节庆,莆禧人都会前来祭拜。[page]

  顺着榕树前的石板路,记者继续前行。在十字街的交汇中心点,凸起的龟壳形是建城时为了排水顺畅,结合“天圆地方”的传统,用石头垒成的。在交汇点转向东门,有一条石板路,形似“蜈蚣”,村民称为“蜈蚣路”。这条路顺着山势共有17道接洽处,是东门守城军民的必经之路,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蜈蚣路

  穿梭于莆禧古城的巷道,带有历史沧桑和印迹的石屋、石路、石门,仿若让人回到明清一般。遗存的1335米长的明代古城墙,似乎也在述说那个英雄年代的故事。

  从江夏候周德兴命指挥佥事吕谦筑城开始,莆禧城守御所屡建奇功。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对莆田沿海的进攻十分猖獗,只有1200多人的莆禧古城却顶住了倭寇的屡次进攻。戚继光为莆禧古城题写的“东海保障”牌匾和纪念城隍爷功德的“御奖黄袍”牌匾,高悬城隍庙中,以特殊方式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如今,莆禧古城内的居民,大部分是戍边军旅的后裔,其中也不乏商贾海运、艺匠墨客来此定居。据不完全统计,莆禧古城现有25个族姓,人口近4000人次。

  面对外敌一次次的进攻,莆禧古城虽然坚挺过来了,但莆禧古城的南门、西门及其一半城墙,后来还是被国民党政府以便于疏散城民为由强行拆除。明清古建筑目前还存有48座,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遗迹和建筑基本上被破坏,甚是可惜。

  值得欣慰的是,莆禧古城还完整地保留了半座城,犹如含苞待放的少女般,留待后人开发。

  莆田阳光集团董事长林学军看到了这块瑰宝,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莆禧古城文化旅游项目,荟萃妈祖故里和莆田抗倭历史文化之大成,发展特色旅游文化。[page]

  “抢救性保护和文化传承,是阳光集团投建古城的主要方向。”郑国荣告诉记者,以不大拆大建为原则,城内古民居各个年代建筑的代表作都将保留下来,而对于翻新的高层建筑,露出城墙的那部分,准备用油画艺术,把房子作为画框,画成古战场的文化意象。

  作为湄洲岛的“桥头堡”,莆禧古城的改造特色是“返古”,与湄洲岛的“新”遥相呼应。接下来,阳光集团将填补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实景再现、莆田“抗倭历史”实情再现、莆田“古城文化”实地再现的空白,将莆禧古城打造成“梦回明清”的名城。

  “提及莆田,首先想到的就是湄洲岛,然后就没有了。”在林学军看来,这不利于莆田旅游产业的发展,因而他想将莆禧古城发展成莆田的第二大景点,使莆禧古城文化薪火相传,成为闽东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