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要闻

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世坛:“世茂与福晟不存在谁收购谁 是1+1>2”

发布时间:2020-01-17 阅读量:4309 来源:证券日报

“这不是并购,是1+1大于2的合作,目前世茂没有现金流方面的问题,双方未来整合的重点应该是企业文化,预计合作细则3月份落地。”1月13日晚,针对世茂集团与福晟集团的最新动态,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世坛在福州长乐机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这个在国内富豪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许氏公子”,行事风格低调,候机的时候并没有诸多人员簇拥陪同,见到《证券日报》记者等一行媒体,第一时间换完名片递过来一句话:“来,坐下喝茶聊。”

与发布会现场的严肃端庄不同,许世坛细致地描绘了世茂福晟未来的蓝图:“这项合作从开始到现在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目前新平台股东和持股出资比例还没确定,未来会按照规则严格披露。”

在1月13日下午举办的世茂、福晟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许世坛在发言时称:“世茂与福晟不存在谁收购谁,是‘1+1>2’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合作不限于房地产开发,还包括物业管理、旧城改造甚至商业办公等。我们将建立一个新平台叫‘世茂·福晟品牌’。未来合作的项目都会放在这个平台。”

这场由世茂控盘,AMC入局,民营房企接受资源整合的战略合作,拉开了房地产行业整合大潮的序幕,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和行业变革。

成立世茂福晟新平台

世茂集团这个在前几年颇为低调的A+H上市地产集团,2019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大规模并购,成为地产行业又一个“白衣骑士”。

在1月13日于福州举办的世茂福晟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宣布成立新平台,会后,许世坛、福晟集团董事长潘伟明、世茂海峡发展公司董事长吕翼等接受了媒体采访。

“实际上福晟旧改项目利润是很高的,这是世茂薄弱部分。世茂有一万多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全国前十的开发商里差不多排第8位。世茂的旧改规模接近1000亿元,若加上福晟的4000亿元,我们可能就排到第5名左右,补了世茂很大的短板。”许世坛称。

根据潘伟明的描述,福晟在大湾区有大量旧改项目,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米,其中深圳前海的一个旧改项目,面积就达150万平方米。就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潘伟明还在旧改谈判现场,见了2000多名村民,摆了200多桌的宴会席,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新平台成立后,将并入世茂海峡公司,由吕翼操盘。

“世茂福晟由世茂海峡主导,今年预计完成300亿元销售目标,以后到500亿元甚至1000亿元,权益都算在吕翼分管的世茂海峡公司,吕董去年(尚未与福晟达成合作前)完成了900亿元销售指标,算上世茂福晟接下来应该超过1000亿元,这种规模确实是中国最大的地区公司。”许世坛表示。

可想而知的是,随着世茂福晟并入世茂海峡公司,世茂集团旗下的A+H股平台,净资产和利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对于新平台未来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许世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世茂是新平台操盘方,我们对新平台是控股的,持股占比较高,金融机构信达和东方资产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预计具体的合作细则会在3月份落地,新平台未来对A股世茂股份和港股世茂房地产都有影响,大部分旧改项目并入A股,一小部分商业并入H股。”

对于网传的世茂福晟平台持股比例和出资金额,许世坛对《证券日报》记者给予否认,他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字出来,现在还有很多工作在尽调环节,未来上市公司层面会严格履行披露义务。”

世茂早已储备好“弹药”

此番世茂和福晟的合作,属于福建地区龙头房企的强强联合。

“世茂和福晟此次合作将以世茂福晟的新平台进行,此后福晟在全国的项目,名字前面都要冠以‘世茂’二字了。世茂将全面代管福晟,进行代建和品牌输出。世茂福晟将由以世茂海峡董事长吕翼为首的新团队来全面掌管。”许世坛称。

世茂海峡是世茂集团2019年进行并购事宜的主体。在此前收下泰禾、粤泰公司地产项目时,世茂海峡都冲在前面。

对于福晟资产包,许世坛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福晟现在有1000多亿元的资产(可售货值),还有上百亿元的商业以及福建六建,这些可售资产不能用收购资金来衡量。这些旧改项目在现金流和负债上不会‘拖累’世茂,很多项目福晟已经沉淀了5年-6年,我们现在进去是很好的时机。”

“福晟之前的问题可能是短期的流动性的问题,就是它短期债需要换成长期的债,贵的债要换成便宜的债,我们会配合金融机构一起做这个事,这不是说需要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这个品牌做好。”许世坛在接受采访时称。

一个需要补充的事实是,无论是发布会现场还是采访结束后,许世坛脸上始终都是晴天。

对于世茂集团而言,与福晟集团合作,后者资产包中核心地区旧改项目是重要稀缺资源。福晟的资产包到底价值几何,世茂需要投入多少财力,成为关注的核心。

世茂福晟战略合作当天,现场来了诸多银行、AMC等金融机构。《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世茂此前已经获得了多家金融机构授信。“我们跟世茂合作,资金上已经到放款阶段了,第一阶段的资金已经到位,金额接近百亿元,未来还会继续。”某金融机构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