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商观察

史无前例!中央这场会议罕见定调,这些信号越早知道越好

发布时间:2018-04-25 阅读量:2963
10.1.jpg
 

  第一,不担心挤水分、挤泡沫造成的经济下行。

  对一季度经济指标的描述是“总体稳定”,和去年“增长和效益回升”有区别,但依然用了“稳中向好”这个定性,还是有点超预期的。因为增长和效益确实都在明显的向下,不要只盯着一季度6.8%的实际增速,名义GDP增速已经从11.2%掉到10.2%了,而去年一季度是从7.9%反弹到11.7%。

  这种定调只能说明,中央并不担心名义GDP的下行,这和挤水分、挤泡沫有关系,甚至是中央乐见的“好事”,这很重要。

  

  第二,货币财政基调看似没变,但实际上留了宽松的口子。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这两句和去年没变化,但看货币财政政策关键不是看这两句,要看后面几句。上次后面跟的是“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次跟的是“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很明显,上次要管住闸门,偏紧,这次要扩大内需,偏松。 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适度微调是大概率事件,这次降准就是一个信号,虽然是对冲性的,没有全面降准力度那么大,但任何宽松都不是一步完成的,看清方向最重要。

  

  第三,对总量指标继续淡化,以后要多看结构指标。

  总量上一笔带过,重点强调结构改善,用了两个较好,一是协调性较好,二是协同性较好,这似乎是在回应一季度外界对各种分项指标与总体指标不吻合的质疑。

  确实,我们现在看经济指标的逻辑框架需要变革。 工业与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可能导致工业增加值数据失灵,内外需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出口数据失灵,投资消费的结构调整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失灵。

  

  第四,顶层领导机制的变化越来越清晰,执行力将明显增强。

  今年之所以把三中全会提前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赶紧把机构和人事的问题搞定,这样才有条件搞改革。一季度,除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党的机构也做出了适应性的大调整。一系列领导小组改组为委员会,尤其是中央财经委员会非常重要,这次特别进行了回顾。党管经济,机制越来越常态化、规范化,执行力可能会明显增强。

  

  第五,强调博鳌亚洲论坛和海南的开放,对全局是一个强烈的改革开放信号。

  博鳌是一个窗口,海南是一个前站,中央这次给予史无前例的高规格为的不只是海南,而是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对海南的描述有一个小变化 ,之前最高领导人在博鳌讲的是“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次会议直接简化为“逐步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结合近期一些海南的政策来看,恐怕对海南的开放力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第六,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锚”,央行的金融业综合统计只是开始,这些锚估计会陆续推出。

  顶层的目标已经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但支持这种目标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尚不健全,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前提。如果锚都不准,方向肯定会有问题。这不是新事,各个部委都在做,最重要的就是央行的金融业综合统计,有了统计、标准,才能真实的评价和考核,才能正确的决策。

  

  第七,2018将成为核心技术红利年。

  中美贸易战不可怕,可怕的是金融战和技术战,这次中兴事件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央空前重视。 在核心元器件、核心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基础设施上受制于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软肋。

  最近中央连续开会,肯定会有大量的支持资金和政策出台。但也必须认识到,这些技术和核武器不一样,有客观规律,需要时间和积累,举国体制能否奏效打个问号,但不管怎样,我们别无选择。

  

  第八,中央现在不只关注银行和楼市,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资本市场风险。

  专门提到“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点了五个市场的名字,这在之前从来没有过。 信贷是传统的银行风险,楼市是传统的房地产风险,把股市、债市、汇市加进来是这几年的是一个重要变化。

  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市场都暴露了大风险,2013年的钱荒和2016年的债灾,2015年的股灾,811之后外汇储备蒸发一万亿,什么市场一旦出现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政策层是一定不会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