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商观察

连续四年GDP增速福建第一,“黑马”是怎么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8-07-09 阅读量:9878

连续四年GDP增速位居福建第一,2018年第一季度漳州经济增速继续保持福建全省第一,“黑马”漳州是怎么炼成的?


经济增速持续领跑

2018年一季度,漳州GDP总量797.36亿元,同比增长8.8%。位居福建九个设区市第一。

这不是第一次,而是过去4年连续保持增速全省第一之后的又一次。

2014年,漳州市经济发展呈现“增速领先、动力强劲、质量提升”的状态,GDP突破2500亿元,达2506.36亿元,增长11.3%。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漳州经济增长速度首次位居全省第1位,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2017年,漳州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达到3563.48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增幅达9.1%,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2008年以来全省首个GDP增速获得“四连冠”的设区市。


怎么就是漳州?

放在国内来说,漳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放在福建来说,漳州也不出挑。

福建GDP第一城是泉州。泉州以民营经济领先国内为名,著名的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莞模式一起,共同构成我国改革开放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可以说尽人皆知。

其次,福州以省会立城,是海西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总量全省第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厦门以特区立城,是东南沿海最具活力的开放高地。虽然地少人不多,但政策有优势,经济有活力。GDP总量位居福建第三,这也是名至实归。

漳州经济总量位居福建第四。但最近4年,漳州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连续保持4年全省增速第一。这是为什么?


不要误读这座城市

其实漳州是一个风水宝地。

如果讲过去,漳州历史悠久。漳州城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它著名景点有,东山岛、南靖土楼、云水谣、火山公园、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等。

但历史与景点,只是生产力的一小部分,没办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平原。

有平原就有农业,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其“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广为人知。因为农业发达,反正衣食无忧,就少了泉州那样的创业冲动。这是漳州的优势,也是漳州的劣势。

但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劣势逐渐转化为优势。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16年,漳州有134家农业企业获批第八轮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位居全省首位。漳州两个超千亿集群产业,其中一个就是依托发达的农业而来的食品加工,还有一个是装备制造。

漳州处于福建“边陲”地带,确实有其劣势所在。但近年来,漳州成为厦深铁路、龙厦铁路、鹰厦铁路、福厦高铁交汇的重要枢纽地区、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依旧具备重要的启示意义。

 

漳州是台湾的娘家人?

台湾是漳州重要的资金来源地。

漳州是台湾同胞重要的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漳州的台湾姓氏家族有227个,台湾100个主要姓氏中大部分都能在漳州族谱中找到。目前,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约占35—40%。

先后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等对台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台资西进大陆的重要依托。

台湾百大企业中,已有台塑集团、统一实业、长春化工、正新橡胶、台湾玻璃、灿坤集团、天仁食品、泰山食品、宏全食品、和桐化工、康师傅、大润发等12家在漳州投资,其中,台塑投资的华阳电厂成为我省重要能源基地,统一马口铁公司是我省最大的镀锡马口铁生产企业,福贞食品制罐年产量居全国第二,天福集团则是全国最大台资农业龙头企业。台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出口额、纳税额三项重要指标,占漳州市外资企业的一半以上。

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资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就在漳州。古雷布局石化产业基地,基地的建设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积极引办配套企业,从而延伸石化产业链。

这是漳州建设4个千亿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漳州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包括漳州古雷石化产业基地、金属及深加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接受厦门产业转移

2013年5月,横跨厦门湾的厦漳大桥正式通车,一头连着厦门,一头连着漳州。

厦漳大桥的建成,让漳州成为厦门产业转移的首选基地。

厦门不少第二产业逐步转移到了岛外,并向漳州区域转移。厦漳大桥的开通,更有利于将漳州作为厦门的后方加工基地,厦门可以利用漳州的土地资源,而漳州也可以利用厦门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二者互补。

比如,蒙发利形成了“厦门总部+漳州工厂”。这是很多厦门企业首选的扩张模式。

比如总部设在厦门的高圣电子,是亚洲最大的调光器制造商,早在2007年就进驻长泰县官山工业园区,漳州公司的占地是50多亩,是原来厦门厂区的好几倍。

比如1989年从台湾入驻厦门的正新轮胎,这家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头羊,在厦门杏林、海沧均设有厂区。2010年2月份,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成立。正新轮胎进驻漳州龙海港尾南太武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预计今年11月中旬试投产。

还有,2015年12月9日,金龙汽车与漳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金龙该项目进驻龙海市海峡汽车工业园。项目投资总额约50亿元,新基地占地2880亩,规划建设产能4万辆的大中型客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新生产基地。

厦门土地优先,经济发达,漳州平原地带,使其成为厦门经济结构调整最集中的产业转移腹地。

厦门光电产业发展迅猛,而很多企业都将生产基地设立在漳州云霄发展产业园区。把设计和研发放在厦门,把生产这块放到云霄,这样就可以带动云霄光电产业的发展。

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闽商观察

「厦漳泉同城化,海西新引擎」

漳州最近几年,经济活力十足。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分析,那是博士研究生论文的格局,要从城市战略定位、政策规划、产业部署、区位优势等多角度进行探讨,显然不是小小的一篇观察可以能够概括。

不过,如果简单粗暴的来说,漳州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地方政府执行的正确方向带来的。

尤其是厦漳泉同城化、大都市化,对漳州的发展帮助最大。

厦门的高速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地少房贵,第二产业向外转移成为必然。泉州遇到同样的困境,泉州历来就是人多地少,大量的泉州人下南洋就是一位内泉州土地不够种,大量泉州人热衷创业就是因为泉州人“被逼”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泉州民营经济已经到了很高的体量,那么点地儿用来发展传统工业显然有点浪费。漳州恰好需要从农业化向第一次工业化转型,于是漳州成为厦门与泉州产业转移到首选。因为他们既是邻居,又同属闽南语系。可谓是近亲近邻。

更远一点,漳州与厦门、泉州以及台湾,这几个城市都是闽南语体系,相互之间有先天的沟通优势。台湾、厦门与泉州,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需要的是产业升级。而在闽南语体系中,漳州是经济最落后的地区。

按照常规来说,一家四个兄弟,三个大富豪带一个小弟,只要小弟不是太懒,那么基本上小弟很快也会成为一个富豪。

从福建区域来说,海峡两岸之间,更有这样的合作空间。虽然现在从全国来说,台湾的经济活力比深圳、上海都要稍逊些许,但台湾还是有一些领先的产业值得福建学习。尤其在芯片领域,台湾还是比较先进的,大陆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而全球半导体产业,核心技术基本被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四个地方霸道地垄断了。尤其是台湾的联发科、台积电,都是句话被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如果能够将台湾的芯片产业,吸引到福建来,那么会给福建注入新的产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