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云政经快讯

曹德旺精打细算:美国工厂开启“机器换人”

发布时间:2020-01-21 阅读量:3137 来源:时代周报

“奥斯卡提名今天公布,很高兴看到《美国工厂》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当地时间1月13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

由奥巴马投资拍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2019年一上映便引发热议,如今又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这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福耀玻璃(600660.SH)董事长曹德旺和他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建设的一家工厂,该工厂于2016年10月竣工。

从纪录片中可以窥见,作为过去几年最受争议和关注的企业家之一,曹德旺在生意场上的“精打细算”。

镜头前,曹德旺总是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自信。

2020年1月,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部分同行还在亏本的情况下,福耀分走了行业七成的利润。

1月6日,曹德旺收到美国俄亥俄州政府颁发的表彰信,以表彰其对该州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与此同时,福耀美国公司宣布,将在俄亥俄州代顿工厂追加46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主要用于为新建一条生产线购置设备。

这与《美国工厂》中展现的建厂前期的艰难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争议”《美国工厂》

纪录片里,刚在美国建厂的曹德旺眉头紧锁,几乎一个月飞一次美国。让他头疼的,是美国工人效率低,不服管,一管就找工会闹事。

纪录片中,美国工人抱怨工作重复、枯燥,没有技术含量,管理者则嫌弃工人操作不灵活、“太慢了”。

“我在美国刚刚建厂时印象比较深的是,愿意在工厂工作的美国人,或者说投身制造业的美国人都是老年人,基本没有处于青壮年的年轻人。”2019年,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去工业化后,大量美国人转而从事金融、房地产、互联网、娱乐等虚拟经济。

困难重重,曹德旺为什么还要去美国建厂?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据曹德旺与工厂所在的莫瑞恩市政府约定,曹德旺承诺雇佣至少1500名美国员工,而莫瑞恩市政府承诺从第三年开始,每年支付20万美元补偿金给福耀,五年补偿100万―180万美元,雇佣员工越多则补偿额越高。

俄亥俄州政府则承诺,达到雇佣美国当地员工1500人以上,五年内补偿1300万―1500万美元给福耀。同样雇佣人数越多,补偿金额就越高。

此外,莫瑞恩市政府还免去了15年的福耀新建办公楼等设施的产权税,该政策让福耀截至目前受益至少800万美元。这两项优惠政策加起来已经超过了3000万美元。

曹德旺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印证了这个数字:“我买这个厂房花了1500万美元,改造用了1500万美元,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补贴我3000多万美元,所以我购买厂房基本上没花钱。”精打细算的曹德旺说。

在2016年的一次访谈中,曹德旺更直言“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土地基本不要钱,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价格是中国的1/4,中国较美国有优势的,只有劳动力”。

这一言论当时引来哗然。但“没有优势”的美国劳动力,的确也让曹德旺费了一番功夫从中调解。

纪录片中,美国工人提出要组建工会,而曹德旺表示:“工会进来,我就关门不做了。”

事实上,俄亥俄州政府和莫瑞恩市政府之所以给予曹德旺在当地开厂的优待条件,正是源于当地因通用工厂关厂之后,当地政府损失了50%的税收来源,以及高达4000多名员工的失业状况。

“机器换人”隐忧

纪录片最后,曹德旺与美国工人之间的矛盾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取而代之的,是“人机交战”的角力。

“我们希望七八月份的时候,把这些人都去掉。”纪录片结尾处,曹德旺再次回到厂房视察,一位高管向其介绍,工厂正如何一步步通过机器人来取代工人的工作岗位。

“自动化导致全球高达3.75亿人失业。”对于曹德旺美国工厂里发生的一切,纪录片结尾,只给出了这个注脚。

因为精打细算的曹德旺,正在一步步实现他的机器人目标。

在2018年推出的《吴晓波频道·十年二十人》视频资料中,福耀玻璃位于福建福清的浮法成型玻璃流水线,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整线仅需11个人。

在2019年的一次对外口述中,曹德旺坦言,在国家鼓励之后,机器人使用的修理费、折旧费等就可以算进了成本,可以抵扣税了。“而使用人工的话,费用是不能作为成本抵扣税的,相当于我要付双倍的钱。”

“因此,出于成本考虑,以后能够用机器人替代的,我会全部用机器人。”曹德旺直言。

据IFR《全球机器人2019》数据统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2018年达298.2亿美元。2018年前五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装机量的74%:分别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

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中国成为德国库卡(KUKA)、瑞士ABB、日本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大家族主要收入来源地之一。

从汽车制造、3C电子制造到五金制造、陶瓷卫浴、物流运输等,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早在2017年,时代周报记者在青岛参观一家家电企业的互联工厂时,就看到厂区内工人较少,柔性生产线上多是橙黄色机械臂在协同运转,工厂的自动化率高达72%。

同时,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厂房中,机器人、机器臂、自动化生产线等正逐渐取代人工,提升生产效率。

2019年12月,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牵头发布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报告(2015―2018)”指出,机器人所应用的主要是那些需要重复运动和体力要求的常规操作型任务,其替代的大部分是企业中初中及以下员工。而机器人的大量使用将导致一部分岗位的消失从而增加就业压力。

在美国,“机器人税”被广泛讨论。据媒体报道,纽约市市长、2020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白思豪(Bill de Blasio)对“机器人税”表示支持。比尔·盖茨也曾在2017年提出“机器人抢人类工作应该交税”的观点。

对于“机器换人”带来的就业压力,曹德旺看似轻松地回应媒体,“机器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各国劳工都不够”。

然而,无人知晓这是否将成为劳资关系中的新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