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云政经快讯

将满足百姓财富管理需求作为商业银行理财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9-04-04 阅读量:9499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作者:步艳红

与多元化的需求相悖,目前商业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制”的差异化理财产品少之又少,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存在同质化严重、迭代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丰富产品体系,在产品设计与推广时突出产品的功能定位差异和风险收益差异,满足不同群体的特色产品需求是商业银行理财面临的迫切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资产增值保值需求和资产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财富管理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贴近百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管理需求,是商业银行理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赢得未来激烈竞争的重要途径。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面临两个突出矛盾


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商业银行理财有新的要求。新时代下,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经济社会特征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商业银行理财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乱象显现下不断增长的稳健理财需求。2010年以来,金融脱媒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居民财富不再单纯停留在商业银行存款与理财之中,而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或者非正规金融市场。这侧面反映出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下,正规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不足。


二是利率市场化下不断增长的抗通胀理财需求。按照泰勒规则,结合国际经验来看,在政策目标过多,不能明确通胀、就业指标对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机制下,通常难以有效统筹通胀和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从而难以有效稳定利率预期。在此背景下,当前短期金融市场利率尚未向存、贷款等中长期利率有效传导的情况下,有效锁定中长期收益,跑赢通货膨胀率,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三是人口老龄化下不断增长的养老理财需求。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全面发展老年金融服务,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保险产品,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需将获取稳定长期回报的养老投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推出长期、稳健的养老理财产品,为投资者进行养老规划提供渠道。


四是“房住不炒”定位下的风险分散理财需求。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此定位下,全国房价逐步进入稳定状态,房价单边上涨的预期发生改变,居民房地产投资趋于理性。降低房地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提高金融资产的占比是居民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理财应积极提供理财途径,大力承接这一部分资产配置需求,为居民多样化资产配置提供通道。


五是权益市场机构主导定位下的理性理财需求。长期以来,我国以A股为代表的权益市场是散户资金主导的市场,缺少理性、追涨杀跌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股价波动频繁。相对而言,机构投资者在信息搜集分析、投资决策运作、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更专业,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而,机构投资者主导是未来权益市场的重大趋势,为广大股民提供权益类理财产品,使其间接进入权益市场,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取稳定收益,也有助于权益市场平稳发展。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两个服务”的相对不足。无论在拓展居民投资渠道还是丰富实体经济融资途径方面,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行业的发展模式偏离本源,仍以金融产品销售为主;刚性兑付、底层资产不清晰等导致风险累积,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财富管理主体严重缺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当前的理财业务以扩大机构收入来源为出发点,以金融产品销售为主,以企业融资需求为辅,作为资产管理行业本源的财富管理主体严重缺位。主要体现在:在客户分层上,简单以客户资产、年龄分类,未充分考虑客户负债、职业、家庭特点、投资需求等因素;在产品设计上,仅仅依据所经营目标和投资资产特性进行设计,产品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不足;在营销管理上,营销团队对客户缺乏深入了解,分客群客户经理制尚未实现,精准营销严重不足;在资产配置上,投资资产较为单一,大类资产配置尚未实现,投资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服务体验上,未能有效量化客户体验,缺乏以客户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服务体验管理,售前、售中、售后不能有效衔接。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体经济的基础资产收益率下行、有效监管不足的背景下,一方面,表外融资活动多层嵌套、规避监管和期限错配等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流入实体经济的融资链条拉长,抬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原相违背。另一方面,“非标”等资产投放领域不明,大量金融资源可能以类信贷的形式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国家信贷政策严控投入的领域,或以股权质押、配资等方式投向监管禁止投入的领域,加剧了债务风险,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打破“二八法则”  将百姓财富管理需求作为理财业务发展方向


关注长尾客群,扩大理财服务的覆盖率,增强人民的理财服务获得感。长期以来,金融业和许多行业一样都遵从“二八法则”,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法人主体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可得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此前,在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为5万元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理财需求被排除在外。提高理财产品和服务的覆盖率就是要打破“二八法则”、关注“长尾效应”,回应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让更多的新兴市民、农民、小微企业、老年人等最广泛地获取便捷优质、稳健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分享到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对商业银行而言,需重点关注两个群体的理财需求:一是城镇化大背景下新市民的理财需求。1982年到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9%上升到58.5%,仅2017年,就有1300万人进城,未来若城镇化率将达到70%,意味着还有将近2亿人进入城镇,如此大规模的人口集聚带来了庞大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尽管这一群体在金融服务上接触面狭窄,但对资金的增值期盼却较高,渴望进入理财市场。二是广大农民的理财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和陆续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金融理财意识不断提高,理财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客观上为银行开拓农民金融理财市场提供了机遇。


丰富理财产品和服务种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理财需求。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有效组合个人资产,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近年来,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快速发展极大弥补了传统银行存款品种单一、功能不全、定价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资金配置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均使用金融产品的数量仍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从差异化需求上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随之提高,理财计划也会趋于细化,比如住房计划、结婚计划、旅游计划、子女教育计划、退休计划、税收策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与多元化的需求相悖,目前商业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制”的差异化理财产品少之又少,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存在同质化严重、迭代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丰富产品体系,在产品设计与推广时突出产品的功能定位差异和风险收益差异,满足不同群体的特色产品需求是商业银行理财面临的迫切任务。


丰富资产种类,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与增值需求。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变化正逐步唤醒人民群众财富管理的意识,存款性质的理财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主动拥抱大类资产配置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主要体现在:首先,不同收入阶层有特定偏好的资产类型。比如,大众富裕阶层更多关注产品的收益性和流动性;高净值客户则更倾向定制化服务和综合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注重境内外投资搭配、关注收益率和风险分散等。其次,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人们对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的需求也不同。比如,在客户的单身阶段,投资人可承担较高风险,权益投资比重会加大;在客户子女年龄较小和客户年龄较大时,流动性较好的存款和货币基金的比重就会高一些。而在当前,商业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债券、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等标准化资产占比较大,定制化的信托、海外资产等配置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有效满足客户投资需求。要满足人民财富保值与增值的需求,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并根据各类资产的特性、经济周期循环不同阶段的大类资产相对表现,把握资产轮动机遇,提高大类资产的配置和组织能力。


把满足百姓的财富管理需求落到实处


贴近百姓,倾听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洞察不同财富阶段的财富管理需求,做好客户分类,搭建更多金融生活服务场景。应真正结合客户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家庭资产负债比率、投资需求、目标以及财富管理的关注点,做好客户画像,进行科学分类。精准识别客户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要求、投资期限,提供客户分类、分层体系,设计客户差异化的业务方案,构建如专业投资人、非交易型财富管理客户、交易型客户、大众长尾客户等类型客户的服务模式。商业银行未来还需要从客户真实需求出发,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可选择的投资标的特征,为客户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提供场景化的资产配置。


搭建多元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产品体系是财富管理最直接的表现载体,响应不同群体需求,需要搭建多元化、特色化的理财产品体系,提供直击客户痛点的、更加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产品线方面,要构建覆盖货币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另类投资等大类资产的全面产品体系。产品研发体系方面,需要梳理各类客户产品,结合经营策略,明确产品创新和管理的业务目标,制定产品规划、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产品评估流程;围绕客户需求,整合相关产品和项目资源,实现不同客群产品架设计和管理。产品管理智能化方面,要根据不同群体的职业特性和时代特征,为客户提供线下线上的从全理财产品信息获取到产品买入到产品管理分析的全流程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满足人民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建立包括宏观经济研究、中观市场分析、微观基础资产的定价和交易能力等在内的全方位投研联动体系,提升对宏观形势、市场环境、投资策略、时点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多元化的大类配置策略。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在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境内人民币理财产品核心配置基础上,向包括债券类、权益类、商品类、外汇类及另类投资等在内的全谱系投资转变。对于客户日益增长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要加快吸收和借鉴全球财富管理各类模式的先进经验,提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帮助客户整合境内外资金和资产。此外,还要通过FOF、MOM等投资新模式,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理财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