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云政经快讯

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中性

发布时间:2017-12-21 阅读量:8835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

  围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上,中国已经是连续第八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组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续多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决策考虑更长远;同时每年政策内涵都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确保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力度

  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记者对比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表述发现,今年会议新增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内容。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增支、减税和增加债务。

  对于优化支出结构,赵锡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有两个方面:比如确保补短板方面,如扶贫、环保、医疗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另外,还有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部分,比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引导。

  记者注意到,今年财政部门加快支出进度,持续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多项民生支出快速增长——今年1~11月累计,教育支出26625亿元,增长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51亿元,增长15.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329亿元,增长9.5%;节能环保支出4506亿元,增长16.7%。

  另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赤字安排上近几年我国赤字率呈现走高的趋势,2014、2015以及2016年赤字率分别为2.1%、2.6%以及3%。

  今年,我国财政赤字率继续维持3%。《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央财政赤字15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赤字率为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18年应当延续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定位,不过过快增长的广义财政赤字率应当成为财政政策调整的核心关注点,2018年名义财政赤字率依然可以确定在3%,但各类隐性化债务必须进行大幅度管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2018年中央财政赤字率可继续按3%安排。在严格清理变相为融资平台提供担保或承诺、政府购买服务异化为政府债务、基金融资蜕变为明股实债等问题的同时,适度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会议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近日,中央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的良好势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当前货币信贷总体是比较充裕的。李扬认为,今后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坚决管住货币信贷,防止宏观杠杆率继续快速上升。因此,今后若干年,货币政策趋紧将是主要趋向。

  祝宝良表示,货币政策坚守稳健中性,保持流动性稳定,把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稳定在目前的水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控制在10%左右,社会融资总量维持在12%左右。高度关注重要时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在金融监管趋严或关键考核时点适时微调政策,补充流动性,平滑可能出现的金融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