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富尚流会定制

安溪藤铁工艺:让匠心融入每一道工序

发布时间:2019-12-19 阅读量:14711 来源:福建日报

安溪藤铁工艺品

  13日,记者来到安溪县德苑工业区的富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有序堆放在露天广场上的各种废料,有玻璃片、铁皮边角料、铁丝、木头、钢筋等。乍一看,记者还以为自己走进了废品回收站。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两鬓斑白,围着蓝色大围兜、戴着袖套,正在一堆废铁堆里翻找。他就是2019年“八闽工匠年度人物”、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领衔人、工艺美术大师陈清河。

  从草根艺术演变而来

  安溪藤铁工艺是从民间草根艺术演变而来,萃取传统文化精华,刚柔并济、博采众长,被誉为“指尖上的魔幻艺术”。得益于手工艺人不断的传承创新,安溪将“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称号收入囊中。

  陈清河指着四周大大小小的“废品山”对记者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废料是人们眼中的垃圾,但在我眼里,可都是宝贝,有温度、有情感、有生命,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个木桩,都可能成就一件工艺品。”

  上世纪60年代,陈清河开始编竹藤工艺品。改革开放后,他有机会接触到异域艺术。在传统工艺与欧美流行风格的碰撞中,他有了新的灵感:将坚硬的钢铁和细软的藤丝巧妙结合,融入刚柔并济的理念,就这样,藤铁工艺这个新的工艺品种诞生了。

  陈清河说,一有想法,他就开始行动。当时只有废铁皮、铁线和小钢球等材料,他琢磨了一段时间,才想到了葡萄藤缠绕果篮的雏形。那时他有空就站在葡萄架下琢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仔细观察葡萄叶子和藤蔓的形状,以及两者相互缠绕的状态。他一边观察,一边在笔记本上绘制,然后一头扎进车间制作实物。那段日子,许多亲朋好友都说他病得不轻,直到第一批藤铁工艺品——“葡萄篮”系列呈现在大家眼前,人们才发现他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了。

  说着话,陈清河已将挑选出的材料归整到一起,交代跟在身边的徒弟进行前期处理,然后在围兜上擦掉手上的铁锈,满脸自豪地说:“我带你去看实物。”

  整洁宽敞的陈列室里,藤与铁、竹、木、陶瓷、玻璃、树脂、丝花等材料有机结合的工艺品形神兼备,手执盾牌的士兵、即将腾飞的小鸟、造型独特的挂钟……冰冷的废品在这里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

  在一个独立展柜里,一个缠绕着葡萄及藤蔓的竹篮很是醒目。“这是‘葡萄篮’系列里的第一个成品,用藤皮藤芯编织成篮身,以钢筋为把手,铁线环绕把手化为葡萄藤,铁皮剪成葡萄叶,钢珠焊成葡萄串,经彩绘着色而成。”陈清河说。

  “葡萄篮”系列在1991年春季广交会上推出,立刻受到欧美客商抢购,头3天订单就达到500万美元,产品供不应求。

  嘈杂车间里追求极致

  走进车间,刺耳的金属切割声不断。师傅们正忙得不亦乐乎,丝毫不受外界影响。

  只见一张操作台前,围着10多名手拿铁剪和小铁皮的年轻人,原来是老师傅正手把手教大伙备料。操作台上放着玻璃碎片、小木料、钢筋、铁皮以及型号不同的扳手、钳子、铁剪等工具。“不要小看备料,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清河说。

  记者拿起一把铁剪剪起铁皮。没想到,薄薄的铁皮剪起来还很吃力。10多分钟后,才剪出树叶的形状,右手食指和大拇指都勒出深深的红痕。“剪刀不够锋利。”记者说。

  闻言,陈清河拿起记者刚用过的铁剪,挑了一片铁皮剪起来,轻松得好似剪一张纸。一旁的老师傅伸出满是老茧的手,用浓浓闽南腔普通话说:“看似容易,都是练出来的,得把手练成我这样。”

  行进几步,便听到一声吼:“往后退点,当心伤了眼睛。”高级焊工林师傅正准备将几张小铁皮焊接在一起,不一会儿,焊花四溅。

  林师傅说,这是点焊。成型后就是打磨,主要是把焊接点打磨光滑,也叫抛光。这道工序不能马虎,否则一个个小疙瘩会破坏整件作品的完美。

  “这是表面处理,包括除锈、电泳、喷粉、喷漆、彩绘等多道工序。”陈清河说。

  旁边的师傅拿起喷枪,开始给手中的物件喷漆。喷漆结束,陈清河仔细观察漆的色彩后,对喷漆的几位师傅说:“色彩偏亮,可以再调暗一点。”说完,他从盒中取出一管颜料,住漆桶里滴了几下,搅拌后递给喷漆的师傅道:“再试试。”

  陈清河告诉记者,每一道工序都不简单,最核心的工序是焊接和彩绘。“焊接让工艺品有了骨架,彩绘提高了工艺品的附加值,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做手艺,最重要的是要有工匠精神,让匠心融入每一道工序。”陈清河说,“从设计到成品,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成为废品,没有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很难修成正果。车间环境非常嘈杂,大家却能心无旁骛地精雕细琢每一个产品,十分不容易。”

  坚守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从最传统的竹编,到今天的藤铁工艺,历经手艺人的传承创新,一根不起眼的藤铁如今形成年产值达170亿元的家居藤铁工艺产业集群,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干活不再纯粹是为了讨生活,是因为丢不下这手艺。我一日不拿铁件,一天听不到敲击声,心就发慌。”年过半百,在富华公司工作了10多年的李师傅对自己的老本行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些老手艺人还在不断地努力创新,适应市场。做铁艺这行当特别苦,稍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如果有年轻人想学,他可以免费教,这可是一门好手艺。

  近年来,随着欧美市场逐渐饱和,安溪藤铁工艺企业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行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广受欢迎,已占有海外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安溪一些小学把藤铁工艺引入校园,成立藤铁工艺学生社团,还定期组织学生到藤铁工艺企业参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大家都在坚守,希望藤铁工艺传承有人,这是我们藤铁手艺人的共识。”陈清河说。